近期,我國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了一項重大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攜手公布了首批車網互動(V2G)規?;瘧迷圏c城市和項目名單,涵蓋了9個城市與30個具體項目,總數達到39個。上海、常州、合肥等九大城市榜上有名,同時,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多個試點項目也將啟動。
提到電動汽車,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通過充電樁進行單向充電的場景。然而,車網互動技術打破了這一傳統模式,實現了電動汽車與電網之間的雙向互動。在電力需求低谷期,電動汽車可以有序充電;而在高峰時段,它們則能將儲存的電能回饋給電網,為電力系統提供必要的支持。
車網互動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多重益處。對于電動汽車車主而言,這不僅能降低日常用車成本,還能通過向電網售電獲得額外收益。充電樁運營商也能借此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參與電網需求側響應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從而有效提升運營效益。車網互動技術還有助于提升配電網的接入能力,激活電動汽車作為儲能設備的潛力,促進新能源的消納,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車網互動的探索在我國早已起步。2023年末,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魯、川渝等地區開展車網互動規?;圏c示范,目標是到2025年底前建成5個以上示范城市和50個以上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這一政策為車網互動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政策推動下,車網互動技術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3月28日,南方電網經營區內啟動了全國最大規模的車網互動,涉及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的63個城市,超過10萬輛新能源汽車參與其中,互動電量達到50萬千瓦時。這是我國首次開展如此大規模、跨省聯動的車網互動。
湖州市大功率交流充放電應用試點項目是此次試點名單中的亮點之一。該項目選取浙江安吉的電動卡車、電動環衛車、電動公交車三大場景,旨在探索車網互動的全新解決方案。據國網安吉縣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創新研發了超流驅動技術,采用低成本、大功率的交流充放電技術,實現了充放電車輛及設施綜合成本的大幅下降,有效解決了制約V2G充放電設備規模化應用的瓶頸問題。
盡管我國在車網互動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指出,要實現車網互動的大規模商業推廣,還需在技術、標準、模式、機制等方面進行突破。特別是在技術方面,隨著車網互動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對電池的高頻雙向充放電循環壽命和安全防控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標準方面,由于車網互動涉及多個領域,因此需要加快統一標準體系的建設。
針對這些挑戰,專家建議加大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在不顯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動力電池的循環壽命,攻克高頻雙向充放電情況下的電池安全防控技術。同時,應加快制定和修訂車網互動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優化完善配套電價和市場機制,推動居民充電峰谷分時電價的全面應用,并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以進一步激發各類充換電設施的靈活調節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