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沃爾沃汽車與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l共同啟動了合作項目,開發(fā)和測試插電式混動汽車技術。兩年之后,沃爾沃將搭載了柴油發(fā)動機和11.3kWh鋰離子電池,純電續(xù)航31英里(約50公里)的V70 PHEV樣車交付給了近30組家庭用戶進行試驗測試。
2010年項目結束后,Vattenfall發(fā)布了一份詳盡的研究報告,里面提到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幾乎所有測試者都認為純電續(xù)航里程過短;
大多數人的駕駛風格變得更加沉穩(wěn),同時哪怕在冬季的北歐,也會為了省電而減少使用座椅加熱;
大多數人選擇低速/市區(qū)用電,高速/長途用油;
專為試驗建設的公共充電樁無人使用,大家更愿意在家、單位、商場等固定場所充電;
所有用戶都表示會考慮購買PHEV,但成本比油車更低、純電續(xù)航更長是關鍵。
站在今天的視角回看這場測試,你會發(fā)現哪怕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文化、社會發(fā)展程度差異巨大,但如今國內用戶對于插電混動車的“痛點”,在15年前就已經被北歐用戶所驗證。

那你可能會有疑問,早已被認知的痛點,為何時至今日仍然存在?當初V70 PHEV的技術前瞻性與最終沒有量產的遺憾,其實就是答案。
作為豪華品牌,沃爾沃汽車思考的從來不是追趕技術的狂飆,而是始終保持理智與溫度,思考技術對于用戶的真正價值。
T8混動如此,為了滿足性能、續(xù)航、體驗的最優(yōu)平衡,工程師選擇了諸多混動技術路線中,最復雜的一個;而2025年5月,沃爾沃正式推出的SMA超級混動架構以及基于此架構打造的沃爾沃全新,亦如此。
技術變化的背后,是市場需求的改變以及新技術的迭代成熟。注意這里的關鍵詞,是“成熟”,因為只有當一切都“妥當”之后,沃爾沃才會選擇量產交付。
被沃爾沃選擇的技術,到底有怎樣的實力?
從T8到CMA,沃爾沃的“執(zhí)念”
沃爾沃的混動故事,或許還可以再向前追溯一點。
1992年,沃爾沃展示了ECC概念車,它使用了電動機與燃氣輪機組成的混合動力技術,同時其設計風格幾乎完整地轉化為了之后的S80量產車,沃爾沃希望為市場提供一款兼具可靠、安全、舒適、性能與環(huán)保的產品。

盡管當時的技術水平、市場環(huán)境并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前瞻性產品量產,但ECC也足以證明沃爾沃汽車對于我們當下所談論的話題,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所思考。
而更為我們所熟知的,是沃爾沃T8混動,目前在XC90、XC60和S90上提供。坦白來說,相比于市場上包括增程在內的混動技術路線,沃爾沃選擇的“全能型”技術成本是高的,但它卻擁有出色的性能表現、超長綜合續(xù)航、豐富的動力模式可以適應不同場景,并且足夠安全。
在沃爾沃的造車邏輯里,“執(zhí)念”是安全、是性能、是最終帶給用戶的體驗,而成本與價格其實是排在后面的選項。
如今,沃爾沃全新推出的SMA超級混動架構,也依然延續(xù)這個邏輯,并且得益于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工程師可以更好地做出平衡,更少取舍。

SMA架構的命名,是由Architecture(架構)、Modular(超級混動模塊)和Scalable(可擴展性)、Smart(智能)、Safety(安全)、Sustainability(可持續(xù)性)構成,四個“S”也表示了沃爾沃作為豪華品牌,對混動技術的期待和要求。
某種意義上來說,SMA繼承了T8混動的“全能”屬性,以及SPA架構在安全方面的極致追求,同時通過中國最先進的新能源產業(yè)賦能,實現了對當下豪華車用戶需求的滿足,無論是200+km(CLTC工況)的純電續(xù)航,還是可以自動根據行駛狀態(tài)與駕駛員意圖進行的能源模式切換,不僅在豪華品牌,放到整個市場中也都是第一梯隊的體驗。

很多時候,外界對于沃爾沃汽車的印象是安全、執(zhí)著,甚至有些保守,但這背后,是沃爾沃對于造車的一種“執(zhí)念”,追求技術先河的前提,是技術足夠安全和可靠。
而SMA超級混動架構的到來,為沃爾沃的“執(zhí)念”提供了一次滿足的機會。
沃爾沃的混動,為何不同?
我們可以回到2009年的那次V70 PHEV測試,它的結果其實預示了之后混動技術發(fā)展的路徑。有政策的驅動,有用戶對于“電感”的追求,有對成本的期待,當然也有續(xù)航焦慮。
如今,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混動技術路線有5種,它們有些滿足政策需求,有些滿足省錢,也有些是解決續(xù)航焦慮。
當然,也有人選擇“全都解決”。

首先做幾個名詞解釋。在接下來談到的混動技術構型中,都會用到一個“P(n)電機”的名字,其中P即Position(位置),n為阿拉伯數字0~4,數字越大越“厲害”,數字越小越靠近發(fā)動機,傾向發(fā)電功能。
改裝型:使用一臺P2電機,幫助燃油車解決“無電感”問題,但整體仍是一個“油改電”產物;
性能型:使用P1+P4電機,保留大馬力發(fā)動機,在原有高性能發(fā)動機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動機,偏重性能取向,沃爾沃T8即這個路線;
經濟型:使用P1+P3+P4電機,發(fā)動機盡可能不參與驅動,追求經濟性和節(jié)能,是目前大多數車型的選擇;
增程型:增程器為電池供電,電池帶動電機驅動車輪,駕駛感受無限接近純電;
全能型:使用P1+P2+P4電機,配合3檔DHT,可以放大電機與發(fā)動機性能,前軸兩個電機一個發(fā)電,一個驅動,后軸一個獨立電機,因此可以實現前/后/四驅的切換,也是沃爾沃SMA超級混動架構的選擇。
換一個更簡單的角度來看,改裝型、增程型技術難度低,對車企來說更加方便;而經濟型使用成本低,最受用戶歡迎。
你會發(fā)現,無論是此前的T8還是這次沃爾沃XC70選擇的“全能型”,似乎沃爾沃汽車都走了一條大多數人沒有選擇的路。
因為沃爾沃的混動,它首先得是沃爾沃,其次才是混動。

“P1+P2+P4”的技術路線,使得P1電機、P2電機以及變速箱可以采用同軸布局,縮短徑向尺寸,從而提供更大的潰縮空間,保證符合沃爾沃的安全標準。
類似的事情,沃爾沃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做了,當年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空間,沃爾沃在XC90上塞入了一臺橫置V8發(fā)動機。

而沃爾沃將包括XC70在內的所有車型最高時速限定在180km/h,哪怕這套混動系統的理論性能可達240km/h,但沃爾沃依然選擇尊重生命和速度。
在保證安全性能的基礎上,沃爾沃這套全新的混動系統才更好地解決了電感化、續(xù)航里程、饋電性能等諸多其他混動技術路線的痛點。由1.5T發(fā)動機、P1電機、P2電機、P4電機和3DHT混動變速箱共同構成的“四擎四驅”系統,可以實現7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滿足用戶各種用車場景。

當然,對于未來XC70的用戶來說,其實也并不必完全理解以上這些技術內容,因為智能化的系統會自動根據車輛行駛狀態(tài)以及駕駛員意圖,實現不同動力模式的無縫、絲滑切換。比如市區(qū)行駛,就盡可能采用EV/串聯模式,電機直驅保證純電體驗;而需要強勁動力時,可以切換并聯或發(fā)動機直驅,哪怕饋電也不會影響性能。
當然,我們并不能否定“全能型”以外的技術路線,因為面對市場不同的價位、用戶需求,推出最符合目標用戶的產品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但對于沃爾沃來說,在它的品牌基因里有兩點不能妥協:首先就是安全,其次是作為豪華品牌的用戶體驗。就像SMA超級混動架構,提供最大的性能冗余度,但同時又保持著最極致的克制——做“可做而不做”的事情,才是一個豪華品牌最大的執(zhí)念與追求。
傳統豪華品牌,這次能破局嗎?
進入2025年,傳統豪華品牌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顯而易見的,沃爾沃也并不回避這種挑戰(zhàn),但它的信心在于它找到了應對市場變化的解決之策,也就是XC70。
面對中國市場的需求變化,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之所以流失,本質上是過去基于全球化體系下的產品無法適應當下中國市場快速且激烈的競爭,而非品牌本身失去了光環(huán)。
而意識到了問題后,很多豪華品牌也在開始與中國本土科技公司攜手,在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等領域采用中國方案。
但事實證明,全球平臺與本土技術的融合,也并非想象中那樣容易。而沃爾沃為何可以率先實現產品的落地?

相比于其他跨國車企,沃爾沃汽車背靠吉利集團,有著更充足的技術資源協同優(yōu)勢,通過中國本土的智能化、新能源技術賦能,可以快速實現產品轉型。
同時,你也不必擔心,用上了中國技術的沃爾沃,不再沃爾沃。
事實上,吉利收購沃爾沃至今,沃爾沃汽車也都保持著獨立的運營,這使得在融入中國基因的同時,XC70依然是一臺符合沃爾沃全球標準的產品。

比如對于安全和產品品質的全球統一標準,海外專家可以來到中國進行新車的開發(fā)與測試,沃爾沃汽車駕乘體驗中心屬性專家Samuelsson Jan就在零下37度的內蒙古牙克石,為沃爾沃全新XC70進行冬季測試。
而和過去每一款沃爾沃汽車一樣,XC70也在極寒條件下經歷工程師們的全工況驗證,一方面在駕駛穩(wěn)定和操控樂趣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也保證極端環(huán)境下車輛的動力、底盤、制動系統的可靠性。
再比如對于車機系統的思考,既要保證實現堪比中國本土新勢力品牌的體驗,又要滿足沃爾沃“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及對于駕駛安全的標準。

得益于SMA架構的原生電氣化能力,沃爾沃XC70擁有如AI大模型、場景助手這些當下智能座艙的前沿能力,調用車輛各個系統功能的原子能力,為用戶提供高度個性化、可自定義的座艙體驗。
但相比于很多“炫技”的設計,沃爾沃堅持安全至上的底層邏輯,使用簡潔直觀的設計風格,拒絕多余裝飾,避免信息過載和干擾。而在交互邏輯上,也遵循貼合直覺的操作方式,自然模擬人們與現實物體的交互方式,保證用戶輕松上手。
當“全球標準+中國技術”落地,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或許可以讓那些流失的用戶重新回歸豪華品牌的陣營。
而就像1999年沃爾沃創(chuàng)新性地推出了基于V70旅行車的XC70跨界旅行車,并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甚至成為沃爾沃之后進入SUV領域的“臺階”。如今,沃爾沃選擇“復活”XC70,似乎也在預示著一個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