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嵐圖汽車CEO盧放在社交媒體分享的高速充電觀察引發行業熱議。他在武漢至襄陽高速服務區注意到,大量電動車在電量達到80%后仍長時間占用充電樁,導致排隊現象嚴重。對此,盧放提出"充至80%主動駛離+階梯收費"的解決方案,卻遭到蔚來高管的質疑——用戶用餐時間是否應該被打斷?80%電量是否滿足后續行程需求?

這場爭論折射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深層矛盾。在高速公路充電樁數量7個月內激增88%(從2024年12月的3.3萬個增至2025年7月的6.2萬個)的背景下,充電效率仍是制約用戶體驗的關鍵瓶頸。究其本質,這是公共資源分配效率與個體使用習慣的沖突。
行業正在兩條技術路徑上尋求突破:
換電模式:雖具3分鐘完成的效率優勢,但受制于高昂基建成本(單站投資超300萬元)、標準壁壘和品牌封閉性,目前僅覆蓋不足15%的新能源車主
超快充方案:以嵐圖推出的"5C超充+全域800V"技術為代表,實現5分鐘補充100公里續航,其普適性優勢正在重塑補能格局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基礎設施的協同進化。800V高壓平臺如同"電力高速公路",使5C超充樁的300kW功率得以充分釋放。嵐圖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博曉也表達了個人觀點,他提到“一方面,可以提高樁的充電效率、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車具備更強的充電能力,這一點正在成為行業共識”。他也表示,嵐圖知音等車型已搭載800V平臺并支持5C超充,讓用戶真正體驗“充電如加油”的便捷。同時還透露,今年下半年,嵐圖將把800V+5C推廣到更多車型。
當行業爭論"80%電量是否應該讓樁"時,超快充技術已悄然給出更優解。其成功不在于取代其他方案,而在于構建開放兼容的補能生態——既保持對現有車輛的兼容,又為未來技術預留升級空間。數據顯示,支持800V平臺的車型充電效率可提升40%,這意味著同等時間內充電樁周轉率可提高1.67倍。
補能革命的終極答案已然清晰: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單位時間內的能量交換效率,讓有限的充電樁服務更多用戶。正如電力發展史上的交流電戰勝直流電,開放、高效、普惠的技術路線,終將成為推動行業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這場效率革命中,超快充正從技術選項升維為產業共識,其意義已超越單純的充電速度競賽,正在重構新能源時代的能源分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