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行業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在4月份發布的首款車型 SU7 轎車銷量超過 7,000 輛,成為中國第八大電動汽車新貴。
小米強勢進入中國擁擠的電動汽車市場,將進一步顛覆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該市場的企業一直陷入激烈的價格戰。小米因其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和家用電器而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
它加入了蔚來(9866.HK)和小鵬汽車(9868.HK)等其他新貴的行列,作為專注于電動汽車生產的新汽車制造商。
該類別不包括大眾汽車等傳統品牌和特斯拉(TSLA.O)比亞迪(002594.SZ)和吉利汽車(0175.HK)等老牌電動汽車制造商。
小米 SU7 4 月份銷量為 7,058 臺,這是該機型自 3 月下旬推出以來首次實現月度銷量滿,今年的目標是超過 10 萬臺,相當于今年剩余時間的月均銷量為 11,618 臺。
根據路透社對字節跳動旗下汽車信息平臺東車地月度銷售數據的分析,小米取代國有重慶長安汽車(000625.SZ)的Avatr EV品牌,成為了中國第八大電動汽車新貴。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擠滿了越來越多的新貴,其中包括蔚來和小鵬汽車等純電動汽車制造商,以及廣汽Aion和吉利汽車Zeekr等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子品牌。
華為支持的和諧智能移動聯盟(HIMA)也是新貴之一。根據 Dongchedi 的數據,HIMA 旗下品牌包括 Aito 和 Luxeed,4 月份它們的電動汽車銷量總計為 20,819 輛。
Aito M5和M9等華為汽車有增程式和純電動兩種版本,這兩個版本都計入電動汽車,這意味著其實際純電動銷量將低于報告的數字。 Dongchedi 沒有提供這些變體的銷售明細。
小米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內的月銷量將超過 11,000 輛,這也使其與大眾汽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大眾汽車在與中國電動汽車廠商的競爭中表現優于大多數其他外國傳統汽車品牌。
大眾汽車 4 月份通過兩家中國合資企業交付了 13,108 輛 ID 系列電動汽車,這些車型的起價低于小米的標準 SU7,為 215,900 元人民幣(29,845.59 美元)。
一些分析師表示,未來幾年市場將更加看好小米。匯豐前海預計,2025年小米汽車銷量將達到24萬輛,2026年銷量將達到34.8萬輛。
本土冠軍比亞迪上個月以 120,234 輛的銷量位居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榜首。銷量主要是由比 SU7 便宜得多的實惠車型推動的。
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O)4 月份 Model 3 和 Y 的銷量為 31,421 輛。
小米的基本型號 SU7 比中國特斯拉 Model 3 的基本型號便宜約 4,000 美元。
隨著電動汽車制造商應對中國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許多電動汽車制造商現在將重點轉向海外市場。
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乘用車出口飆升至歷史新高,而國內銷量同比下降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