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燃油車通過終端巨幅優惠的方式,打響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不少經典燃油車都實現了銷售層面的反彈,新能源汽車那猛烈增長的勢頭,是暫時被抑制住了。然而,這樣的抑制卻只是一時的。在今年3月,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預測稱,新能源汽車未來三個月的滲透率會突破50%。彼時,大部分人對于這樣的預測都持保守態度,認為新能源汽車增速雖會回暖,但速度遠不及去年的爆發期。然而,這樣的預測才過去1個月,就已然成為現實。
2024年4月前半段,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零售滲透率首度突破50%;而僅在一個月后,即2024年5月第三周(5月13日-19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便以50.2%的數據實現歷史性突破,零售量與上險量的雙雙破5,成就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事實上,王傳福此前的預測被認為是“對自家企業過于自信”,而回過頭來看,這樣的預測卻是對于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自信,是對于中國汽車工業與汽車行業的準確閱讀。能夠看到的是,在最近的5年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實現了10倍增長,提前了11年便完成了2020年國家規劃的50%滲透率目標。從1%到5%,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13年,而從5%到50%,卻僅用了4年多,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實力使然,也是國內消費群體心理認知變化的結果導向。
從新能源汽車本身來說,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汽車制造商,通過技術代差完成了對于燃油汽車世界的“技術壓制”,且不說三電系統本身在性能與效率層面所建立的先天優勢,就僅僅是網聯化與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就走過了燃油車百年來未能走過的路。
而且隨著全球成品油價格的總體上漲,新能源帶來經濟性、環保性也使得新能源汽車優勢進一步擴張,配合中國制造商通過多種動力技術的多箭齊發,新能源汽車已然形成對單一能源結構燃油車的圍捕。純電動車能夠帶來能源成本的極限,讓駕駛出行的能耗成本變得像家庭能耗成本一樣低廉;插混車則能夠將內燃機的技術優勢吸收在內,并實現燃油、插電、增程、純電四項功能的多合一。
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研產供銷全鏈路的打通,制造成本進一步下行,由比亞迪榮耀版開啟的“電比油低”時代,也讓價格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突破燃油車市場“價格戰”最鋒利的矛。可以看到的是,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帶來更低購車成本、用車成本的同時,更利用核心技術優化了綜合出行體驗,讓同級別市場中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對傳統燃油車實施“降維打擊”,實現效率、性能、智能、舒適的多項超越。
說到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以遠超預期的表現創造如此成績,正是因為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技術層面的持續探索與耕耘,并通過全面領先于傳統燃油車的產品優勢,給用戶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高品質用車體驗。無論這燃油車的“價格戰”有多兇猛,新能源汽車的“反擊戰”有多鋒利,只有讓終端用戶用行動投票,才能決定這是屬于誰的時代,或許從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首次達到50.2%開始,這勝利的天平就已經傾向于處處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