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于東直門附近,經過三里屯使館區,再向東流經朝陽公園,亮馬河,這條不到10公里長的小河,串聯著當下北京市區內獨一無二的,將商業潮流與綠色生態完美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間。
作為當代城市改造的絕佳案例,亮馬河為北京以外的人們所知,不過是最近三五年的事。但亮馬河已經見證了幾百年的滄桑。
歷史傳承與突破創新之間要如何抉擇?商業潮流與生活氣息之間要怎樣平衡?這既是改造復興舊城區時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擁有著百年歷史的豪華車企當下要面對的。
30年前,剛剛進入中國的寶馬集團,將其第一個機構“北京辦事處”設在了亮馬河畔;30年后,已經扎根中國的寶馬,帶著“新世代”概念車重回北京“亮馬”。
融合與平衡
4月25日到30日北京車展期間,寶馬在亮馬河畔舉辦了“寶馬 亮馬——2024 BMW探索新世代概念展”,其中最重磅的產品自然是BMW新世代概念車。
BMW i 循環概念車和BMW Dee數字概念車這兩款新世代概念車,代表著寶馬下一代產品系列的開始。對寶馬而言,“新世代”一詞中既有創新,又蘊含著對歷史的傳承。

1962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BMW 1500問世。此后,寶馬又陸續推出了BMW 2000等車型,這些車型后來分別進化為3系、5系等,奠定了我們今天熟悉的寶馬車型序列的格局。
面對時代變革與挑戰,將未來趨勢和品牌DNA完美融合,這在寶馬品牌的百年歷史中并不是第一次。

“寶馬在變與不變中尋求平衡”,寶馬集團設計高級副總裁霍伊頓克這樣形容。寶馬的消費群體中,既有更富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也有偏愛傳統豪華的粉絲。
如何彌合二者之間的差異?霍伊頓克首先認同了變化的必要性,“今天,“變”所帶來的機遇應該大于“不變”所帶來的風險。所以,包括寶馬在內的所有汽車廠家還是認同大步向前的理念。”
但同時,尋求變化與保留品牌DNA并不沖突,“在向新世代演進的過程中,我們也有能力延續自己原有的風格”。

BMW新世代概念車充滿了極簡、科幻的未來感,與過去的寶馬車型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依然可以看到鯊魚前臉、短前懸等這些令寶馬粉絲感到欣喜、親切的經典寶馬設計元素。
“平衡,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工作。”霍伊頓克在寶馬已經服務了30年,“這30年里,很多品牌的DNA一直在延續,我也相信,往后即使出現更多的變化和挑戰,我們的設計團隊依然有能力傳承寶馬的經典基因。”
創新與傳承
智能電動時代也改變了對于汽車內外設計的要求。在霍伊頓克看來,中國高速發展的數字化發,可能是BMW新世代概念車最大的靈感來源。
“用戶將會在車里待更長時間,除了駕駛體驗,我們同樣要為他們提供車內數字化體驗。這是寶馬的變化。”

基于這樣的判斷,BMW新世代概念車的一項重要變革是采用了BMW 全景視域橋技術。跨越整個前風擋玻璃下緣的深色圖層區域,排列著可以由駕駛員自定義的關鍵現實信息。
今天,車內大屏的規格、數量,永遠是關于新車型逃不開的話題。大家的共識是,通過車內大屏,能反映出車內數字體驗、互聯化和智能化。但對于寶馬而言,“(過于依賴)屏幕數量的增加和尺寸的增大所造成的車內擁擠感,會損傷豪華品牌追求的質感和高級感。”
于是寶馬將BMW 全景視域橋作為其“解題思路”:既適應了新時代的需要,實現了數字交互體驗的飛躍,也使得駕駛者可以在獲取重要信息時平視前方路面,傳承了“駕駛者為導向”的理念。

BMW 全景視域橋在BMW新世代概念車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霍伊頓克所說:“對于未來所有的新世代車型,當你打開車門時,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BMW 全景視域橋。”
對于未來,寶馬歷來不吝嗇創新。拿設計來說,簡潔、純凈的設計風格已經成為今天的潮流,但早在BMW i3、BMW i8時代,就已經看到了寶馬為汽車設計“做減法”的趨勢。
“寶馬已經將簡潔這一趨勢延續了十幾年。”對于簡潔設計的理解和積累,使得即便是在極其簡潔的BMW新世代概念車上,寶馬仍能用更少的元素,打造出更強的品牌識別度。

創新和經典,真的彼此沖突嗎?霍伊頓克有著不同的視角:“極簡的方向很有可能產出新的經典……通過更少的線條實現更強的性格,(于是)每一條線條都要求更加精準、更具識別度。”
就像上世紀60、70年代的“新世代”車型,相比更早期的汽車,在設計上明顯更為簡潔,但BMW 1500等車型日后還是成為了一代經典。經典與否,是否能夠傳承,并不會因為當下的創新屬性而被否定。
結語
豪華品牌今天面對著時代的挑戰,也同樣面對著時代的機遇。它們既需要滿足年輕一代對于創新科技的追求,又需要保持作為豪華品牌的底蘊和堅持;它們既要展現出技術上的預見性和領先性,又肩負著傳承經典的使命。
面對著“變或不變”的抉擇,寶馬的回答是平衡與融合,既擁抱新時代下數字化、簡潔化的浪潮,也忠實于寶馬品牌原有的DNA和風格。用思考打破新舊之間的藩籬,在傳承中找到有意義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