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全球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山東并網發電,這也是國內新型儲能技術應用的一個里程碑,將提高國內新能源的消納能力。這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是如何運轉的?
全球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山東并網發電
在山東肥城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的現場,這個項目在上午完成了并網,向電網發出了第1度電,這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每年發電量可達6億度,能保障超過2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示范項目于2023年2月開工建設,并網發電后,將進入試運行階段。在用電低谷時將常溫常壓空氣壓縮、存儲,在用電高峰時發電,就像一個“超級充電寶”。
中儲國能總經理 紀律:它其實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轉化為空氣的壓力能和一部分熱能進行存儲。在需要發電的時候把高壓空氣釋放,驅動透平膨脹機轉動,連接發電機去發電,儲1度電最終能放出0.72度電。
示范項目一大特點就是利用當地的鹽穴資源,將壓縮的空氣儲存在附近地下的鹽穴當中,隨時可以調用。
中儲國能總經理 紀律:山東肥城有天然的鹽穴,可以作為壓縮空氣儲能的儲氣庫。天然鹽穴改造成本非常低,單位千瓦時成本在830元每千瓦時。
項目發電時,壓縮空氣就從鹽穴通過輸氣管道進入透平膨脹機等核心發電設備。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高級工程師 侯虎燦:主設備像心臟,有很多管道串聯到一起,像血管一樣,把從鹽穴來的氣體輸入膨脹機中,用于發電。
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 游大寧:中午新能源大發,負荷低谷時段,將多余的發電電力通過壓縮機的形式把空氣壓縮至鹽穴,存儲能量;在晚高峰用電負荷高峰時段助力滿足晚峰的用電需求,年收益率在10%左右。
地下鹽穴變身儲氣資源
人工硐室拓展新空間
山東肥城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利用當地的鹽穴資源用于儲氣。據統計,我國地下鹽礦儲量超萬億噸,鹽穴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還有哪些新技術將用于壓縮空氣儲能?
記者了解到,山東肥城壓縮空氣示范項目的鹽穴,井的深度達地下1000米,儲氣容量超過50萬立方米,氣壓達到100個大氣壓,是一個巨型的地下儲氣庫。
鹽穴是地下鹽層中的洞穴,通過注水控制巖鹽溶解而形成。根據技術條件,容積可達幾十萬立方米,根據不同深度,可以在高達20兆帕壓力下儲存大量氣體,我國鹽穴資源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陜西等地。
山東省肥城市副市長 周學志:現有鹽井46對,每對鹽井開采完后將形成50萬立方米至100萬立方米的地下鹽穴空間,是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理想的儲氣場所。預計2025年,壓縮空氣儲能的規模將達到3000兆瓦以上。
除了鹽穴以外,為了拓展地下儲氣資源,在甘肅酒泉、寧夏中寧、河南信陽等地,以人工硐室為儲氣庫的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正在建設當中,項目最大特點就是采用人工挖掘建設儲氣庫。
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西北院酒泉壓儲項目總經理 左孝紅:充分利用地下100多米深人工硐室牢固的地質條件,儲存超大容量的常溫高壓空氣。相比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人工硐室的儲能容積擴展不受限制,系統壓力、溫度等參數也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專家表示,國內閑置鹽穴資源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