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8月,上汽集團海外銷售達66.4萬輛,同比增長2.3%。這一增長表現的背后,離不開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前瞻性產能布局。
目前,上汽集團已在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等關鍵市場建立生產基地,形成了 “扎根本土、輻射周邊” 的亞洲本地化制造體系,為全球化戰略提供了堅實支撐。
作為南亞地區體量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印度早年間便被上汽納入全球戰略版圖。2017年初,上汽集團收購并改造了通用汽車在印度的Halol工廠,用來生產名爵汽車,并實繳資本292億盧比,設立100%控股子公司上汽MG印度公司。然而,隨著印度為保護本土汽車制造業出臺高昂汽車進口關稅、限制進口車數量等政策,倒逼外資車企深度綁定本土產業鏈。
對此,上汽集團迅速調整策略。2024年4月,上汽MG印度公司以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引入JSW等印度本土投資者,將工廠轉為合資模式。這一轉變不僅讓上汽集團精準適配政策導向,更借助當地企業的渠道資源,將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如今,該工廠年產能已達120,000萬輛,成為上汽在南亞市場的 “穩定器”。
泰國則是上汽集團輻射東南亞的 “戰略橋頭堡”。作為東南亞汽車制造的 “黃金樞紐”,泰國不僅擁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更依托東盟自貿區實現了區域內整車零關稅流通,曼谷港、林查班港更是連接東南亞各國的物流核心。基于這些優勢,2012年,上汽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準備在泰國生產和銷售名爵品牌汽車。
合資成立上汽正大后,上汽集團持續推進泰國工廠建設。2014年6月,雙方在春武里Hemaraj Eastern Seaboard工業園區合作建設的一期汽車裝配工廠項目正式竣工,其首款車型MG 6正式下線。2017年12月,上汽正大位于春武里府(Chonburi)的合美樂工業園第二工廠竣工投產。2023年11月,位于春武里府的上汽正大工廠首輛本地生產純電動車下線;同期,上汽還完成了首家電池工廠的開業,設計年產能達5萬塊電池。
在印度尼西亞,上汽集團的布局則彰顯了對東南亞市場長期潛力的堅定信心。作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汽車普及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且尤為偏好MPV車型。瞄準這一機遇,上汽通用五菱在2017年建立印尼工廠,并導入五菱宏光等多款車型。這種深度本地化布局不僅降低了生產邊際成本,更為上汽搶占印尼汽車市場先機奠定了基礎,更與泰國工廠形成互補,強化了在東南亞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