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正在火熱進行中。《中國經營報》記者留意到,AI也是本屆大會關注焦點之一,華為、移動、中興、中國信科、聯發科等廠商展出相關產品。
2025年是AI(人工智能)技術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從春節期間爆火的DeepSeek到Manus、Genspark等智能體的集中爆發,AI已從單純的信息識別處理生成階段,進化為能自主感知、推理、規劃、反思并執行任務的智能體,因此今年也被廣泛視為“智能體元年”。
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CEO李健在相關論壇上表示,當前AI落地尚存在場景、性能、信任未形成有效閉環等挑戰,比如端側的算力不足和內存偏低,導致難以支撐7B以上的模型和復雜的推理需求,并存在幻覺、隱私和倫理等信任問題,用戶數據權限、數據價值等方案仍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未來AI的競爭不是比拼誰的模型參數更大、模型能力更強,而是讓用戶能夠日常使用起來,才能真正釋放AI的潛力。
IDC預計,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而亞太地區將貢獻超過35%的份額。
當前,全球AI產業正朝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標演進。
不過,關于“AGI到底何時到來、如何到來”,目前業界仍未有定論,有人稱5年內會到達,也有人說需要20年。
李建認同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對AI五個階段的劃分:L1聊天者、L2推理者、L3行動者、L4創新者、L5組織者,而當前,AI正處于從L2到L3發展的過渡階段,正在從“思考”向“行動”跨越。
“AGI將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當務之急是要‘讓AI能解決問題’,只有讓AI落地生根,讓用戶日常使用起來,才能真正釋放AI的潛力。”李建稱。
“未來的AI競爭不再是比拼誰的參數模型更大、誰的模型能力更強,AI將更加注重與用戶的互動和理解。AI的價值將從工具效率提升到結果并發,即AI應用將不僅僅是被動響應,而是能夠主動完成任務,實現自我學習和進化。同時,AI將從云端計算轉向切身存在,即AI將更加貼近用戶,融入用戶的每一臺設備、每一個場景中。”在李健看來,目前AI圍繞“落地”正在發生三個結構性轉變:競爭焦點從“模型能力”轉為“落地能力”,價值定位從“工具效率”轉為“結果閉環”,產品形態從“云端計算”轉為“貼身存在”。
李健認為,AI落地需要“兩大支柱”,分別是硬件和Agent(智能體)。其中,硬件是核心載體,不再是承載模型的外殼,而是內在人格的延伸,與用戶共處、共感、共生;Agent是核心入口,不再是執行任務的應用,而是理解用戶意圖、自主執行任務與結果交付閉環的生態入口,是用戶的“第二個自我”。
不過當前,行業面對AI落地,仍存在場景、性能、信任尚未形成有效閉環三大挑戰。
李健繼續介紹稱,場景閉環方面,AI仍然存在斷層、碎片和割裂的問題。例如用戶場景實際上是割裂的。當前AI無法高效在不同設備間流轉,人沒有辦法靈活調用。還有性能弊端,例如端側算力不足,雙側算力普遍較小,內存偏低,難以承載7b以上的模式,難以支撐復雜任務的推理需求。此外,信任閉環方面,仍存在幻覺、隱私和倫理的問題,例如用戶數據權限、數據加密等方案仍然未形成統一標準。
對此,李健提出,通過“三個打造”,讓AI走進生活,成為用戶真正的貼身伙伴,具體來看,包括“三個打破”(數據孤島、服務孤島、設備孤島)打通場景閉環、“三個協同”(端云協同、軟硬協同、算網協同)打通性能閉環、“三個共同”(技術共創、標準共建、行業共治)打通信任閉環。
具體來看,榮耀將重點推進三大關鍵技術,包括構建全棧個人知識庫,確保隱私和敏感數據在端側的安全存儲與高效調用;實現全域智能體協同,通過智能分配算力和工具調用,提升多Agent端云協同效率,增強用戶生產力;推動全品牌終端互聯,打破安卓、華為、蘋果間不同品牌設備的邊界,實現萬物互聯。榮耀呼吁基于GSMA平臺,共建開放的AI終端生態聯盟,加速AI落地。
當前,AI時代正推動技術主體的深刻變革,從應用轉向智能體。
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的AI產品專家張沖向記者指出了這一趨勢:移動時代的核心是應用,人們主動尋找并操作應用來完成任務,而AI時代的核心則轉變為智能體。這代表著軟件正從被動的工具轉變為主動的執行者。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華為常務董事汪濤在MWC上的呼應。他同樣認為,在個人通信領域,移動終端的發展方向正從以App為中心走向以Agent智能體為中心。汪濤展望,到2030年,全球預計將有近百億的個人AI Agent,這將重塑用戶交互體驗,交互方式走向跨應用個性化,交互場景走向跨設備場景化,交互體驗走向跨模態情感化。
紅杉資本認為,誰掌握了用戶意圖的第一承接,誰就掌握了AI時代的流量入口和資源分配權。當前AI智能體的載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手機、智能硬件、云端平臺、垂直領域專用載體,誰將成為智能體最佳載體?
在張沖看來,AI智能體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手機憑借其便攜性和高頻使用場景,成為AI智能體的最佳載體。手機的移動化應用接口,能夠將AI能力無縫嵌入各種場景,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同時,芯片與模型軟件的深度協同,確保了AI應用的高效運行和穩定體驗。手機作為距離用戶最近、最懂用戶的AI觸點,其載體角色將持續進化,這也是榮耀構建AI生態的關鍵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