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老張在咖啡廳里嘆氣:“我那套19年買的房子,掛牌半年了,價格一降再降,還是沒人買。”他苦笑著翻出手機里的房價走勢圖,2021年的峰值像一座孤峰,如今曲線已跌入山谷。老張的經(jīng)歷不是個例,而是無數(shù)普通人的縮影。樓市真相被捅破后,買房人的焦慮和專家的預言交織,這場“房價回不到巔峰”的討論,到底藏著多少扎心現(xiàn)實?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一、2021年的巔峰:一場無法復刻的狂歡
2021年的樓市,像一場集體狂歡。北上廣深的房價收入比高達38倍,核心區(qū)房價甚至超越紐約、倫敦,成為全球“最難買房”城市。開發(fā)商瘋狂拿地,購房者連夜排隊搶房,深圳某樓盤甚至出現(xiàn)“五萬人搖號”的盛況。
但狂歡背后,隱患早已埋下:
債務(wù)達峰:開發(fā)商總負債超90萬億,居民房貸余額逼近40萬億,杠桿率接近日本泡沫破裂前的水平;
供需逆轉(zhuǎn):城鎮(zhèn)住房套戶比達1.09,三四線庫存激增,一線城市也面臨“有房無人住、有人無房買”的錯配。
專家直言:“2021年是樓市最后的輝煌,供需、債務(wù)、人口三大紅利同時見頂,房價再也回不去了。”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二、扎心真相:降價也救不了信心
2024年春節(jié),樓市成交創(chuàng)五年新低。北上廣深政策松綁、降首付、降利率,但購房者依舊冷眼旁觀。“降利率能救市?這兩年試過上千條政策,越救越?jīng)]人信!”
為何政策失效?
1. 信心崩塌:爛尾樓、房企暴雷、房價陰跌,讓“買房穩(wěn)賺”的信仰徹底粉碎;
2. 二手房沖擊:天津、成都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是新房兩倍,價格差拉大至66%。剛需寧愿買次新房,也不愿為開發(fā)商“畫餅”買單;
3. 預期逆轉(zhuǎn):過去“買漲不買跌”,如今“持幣觀望”成主流。一位中介坦言:“房東降價10%,買家還想再等等。”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三、專家的“痛言”與普通人的掙扎
某經(jīng)濟學家曾斷言“房價永漲”,如今改口:“樓市已進入漫長黃昏,未來只有局部機會。” 而普通人更現(xiàn)實的困境是:
高位接盤者:2021年上車的家庭,面臨資產(chǎn)縮水和月供壓力,有人甚至被迫“割肉”賣房;
改善型需求:想置換大房子?二手房賣不上價,首付缺口越拉越大;
年輕人躺平:“租房也挺好,何必為了一套房透支未來?”成為新一代的共識。
一位網(wǎng)友留言扎心:“以前覺得買房是人生贏家,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是高位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