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梳理我國房價歷史的變遷,剛好梳理到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價,順便分享給大家,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比較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手上有多套房產的朋友。
如果您咨詢過中介,假設您的房子是在2019-2021年期間低首付買的,您會發現您的房子可能已經資不抵債了,這是一個很痛的現實問題,北上廣深的房價從最高點到現在均價已經跌了大約20%,何況是其他城市呢。
今天我們先聊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的情況,后期文章會陸續對成都、重慶、杭州等二線城市做逐一的分析。
1、北京:房價漲跌背后的“首都邏輯”
我們先看一張北京2010年-2025年4月的房價走勢圖
北京的房價從2010年的1.78萬/平漲到2018年的6.5萬/平后,2019年-2023年開始走震蕩行情,2024年開始下跌,2025年一季度跌到了5.16萬/平。我們看看北京房價下跌的邏輯上是什么?
a、房地產基本面:房子太多,買的人少了
北京過去十幾年蓋了太多房子,尤其是五環外的郊區,新房庫存比去年多了20%。二手房更夸張,現在掛牌量超過15萬套,房東急賣只能降價。政府還搞了“共有產權房”,價格比市場便宜一半,搶走了不少剛需客戶。
b、經濟面:工資漲不動,房貸壓力大
北京雖然大企業多,但普通人工資這幾年沒怎么漲。一個普通白領月薪1萬多,買套500萬的房子,月供就得2萬多,根本扛不住。加上疫情后不少公司裁員,連程序員都開始“降薪保飯碗”,誰還敢貸款買房?
c、 產業面:互聯網降溫,高收入人群變少
北京過去靠互聯網大廠(比如字節、百度)帶動高薪崗位,但現在行業收縮,程序員年終獎砍半,甚至被裁。這些原本的“買房主力軍”一撤,高端樓盤根本賣不動。
d、.人口面:外地人進不來,本地人買不起**
北京嚴控人口,落戶政策越來越難,外地年輕人留不下來。本地人要么早就有房,要么根本買不起新房。現在北京常住人口連續3年下降,房子自然沒人接盤。
北京房價未來預測:北京房價可能還得跌,尤其是郊區。核心區(比如東西城)的房子保值性強,但普通人根本夠不著。想買房的可以再等等,跌到4.5萬/平左右再出手。
2、上海:號稱房價最穩的城市房價怎么樣了?
我們先看一張上海2010年-2025年4月的房價走勢圖
上海房價從2010年的2.16萬/平沖到2021年的6萬/平,現在跌回4.78萬/平,跌幅接近20%。背后原因很現實:
a、 房地產基本面:二手房“踩踏式”拋售
上海二手房掛牌量一年漲了30%,很多房東是前幾年高價買的投資客,現在急著套現。浦東、閔行這些地方的新房還在拼命打折,有的直接送車位、送裝修,把二手房價格徹底打崩。
b、 經濟面:外企撤退,打工人收入縮水
上海過去靠外企和高薪金融崗位撐起房價,但這兩年外企裁員,金融行業降薪,普通人年收入從30萬跌到20萬,連月供都還不起。
c、 產業面:金融業遇冷,實體店倒閉潮
陸家嘴的寫字樓空置率超過15%,不少私募基金倒閉。實體店更慘,淮海路的商鋪租金跌了40%,房東寧愿空著也不降價。產業不行,高收入崗位減少,房價自然撐不住。
d、 人口面:年輕人逃離“高房價魔都”
上海生活成本太高,一個單間月租6000元,年輕人工資一半交房租。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去蘇州、杭州發展,上海人口2023年首次負增長,買房的人越來越少。 未來
預測:上海房價還得跌,尤其是遠郊(比如臨港)。市區老破小可能跌到4萬/平,但學區房依然堅挺。普通人買房盡量選地鐵沿線,避開商住公寓。
3、廣州:低調務實,但房價依然下降了很多
我們先看一張廣州2010年-2025年4月的房價走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