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的三季度業績報告出爐了,看完這份報表,我不禁陷入深思。這個曾經以皮卡起家的民族品牌,現如今走出了怎樣的一條路?
數據會說話。營收508.2億元,增長2.61%,這個增速著實讓人提不起太多興致。再看凈利潤33.5億元,同比下降7.82%,這下滑的數字,怎么看都不太美。
有意思的是,前三季度累計數據倒是漂亮得很:營收增長19.04%,凈利潤更是暴增108.78%。這前后的反差,不得不讓人玩味。古人云:"事有反常必為妖",這般冰火兩重天的表現,著實引人深思。
再細看銷量數據,9月銷售新車10.8萬輛,同比下滑10.88%,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品牌矩陣里,除了坦克品牌逆勢增長3.8%,其他可都是跌跌不休。哈弗下滑14.73%,長城皮卡跌15.94%,歐拉更是暴跌45.25%。只有魏牌一枝獨秀,暴漲165.11%,但基數實在太小,也就6755輛的銷量。
放眼汽車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新能源浪潮席卷而來,傳統車企不是轉型就是轉型。長城這些年也在努力轉型,從皮卡、SUV到新能源,產品線越拉越長。但市場不給面子,銷量數據清清楚楚地寫著"不及格"二字。
細品長城的戰略布局,不難發現他們在走一條"多品牌"路線。哈弗、魏牌、歐拉、坦克,一個個品牌好不熱鬧。可細究起來,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煩惱:哈弗失去了往日光環,歐拉遭遇市場冷遇,魏牌還在找存在感,只有坦克算是一匹黑馬。
長城解釋凈利潤增長,說是"致力于高質量發展,堅守品質"。話說得漂亮,但市場反應冷淡。古語有云:"口惠而實不至,怨莫大焉。"光說不練假把式,市場需要的是真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的海外市場表現還算不錯。9月海外銷量4.4萬輛,占到總銷量的四成有余。這倒是給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國內市場才是根本,海外市場再好,也不能丟了根基。
聯想到近期市場上電動車價格戰此起彼伏,各家車企你方唱罷我登場。長城似乎顯得有些猶豫不決,既想保利潤,又想保市場,結果可能兩頭都不討好。那句老話怎么說來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望長城二十多年發展歷程,從最早的皮卡起家,到后來的SUV稱霸,再到現在的多品牌并進,確實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但在這個風云變幻的市場中,過去的輝煌不能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