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北京多家電動自行車門店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限速25km/h的規定在不少地方形同虛設。一些店家不主動提醒消費者遵守限速規定,反而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解除限速服務,甚至將其作為賣車時的附加優惠。在一家知名品牌的專賣店中,店員坦言:“現在的電動自行車限速后速度太慢,比自行車還慢,所以大家都愿意解除限速。”
解除限速后的電動自行車,儀表盤上的最大時速雖然仍然顯示25km/h,但實際速度卻能輕松達到40km/h甚至更高。為了逃避監管部門的查處,門店會建議消費者先上牌后解速,而速度安全提示音則成為了判斷車輛是否被解除限速的依據。車輛被解除限速,速度安全提示音就會消失,這也是監管部門查處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的重要依據。
雖然,多地政府部門已經開展了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部分門店仍然對解除限速服務心存僥幸,為了利益,不惜鋌而走險。在一家專賣店中,店員坦言他們可以解除限速,并承諾操作簡單方便、不會對車輛造成損害。
電動自行車的非法改裝和解除限速行為,不僅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更對騎乘人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當電動自行車的速度超過30km/h時,事故的致死率會激增。解除限速裝置無異于破壞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將騎乘人置于危險之中。
為了安全起見,國家即將實施新的電動自行車國標標準。新國標不僅明確了電動自行車的各項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從技術上增加了篡改難度,減少了因非法改裝導致的安全事故。例如,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蓄電池、充電器應具有互認協同功能,確保電池組與充電器匹配后方可充電,與整車匹配后方可騎行。這樣將有效遏制非法改裝和解除限速行為的發生。
想要徹底堵住電動自行車提速的“后門”,需要廣大消費者、廠商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作為消費者應提高安全意識,不購買非法改裝或解除限速后的電動自行車;廠商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不為非法改裝和解除限速留“后門”;監管部門則要持續高壓打擊非法改裝和解除限速行為,確保電動自行車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