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標志性的“三大會”座無虛席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正如“卓越”這個關鍵詞淬取自頂尖科學家的深入思考,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持續追求卓越,創新突破、迭代議程,首創“物質科學大會”,與“智能科學大會”“生命科學大會”重組為標志性的三大會。
26日,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生命科學大會、智能科學大會和物質科學大會齊頭并進,舉行了精彩紛呈的主旨論壇,將三大領域內的全球最新前沿動態和科學思潮引入論壇現場交流碰撞。同時,本屆頂科論壇三大會秉持“基礎理論”和“創新應用”的發展理念,首設“科技創新卓越案例研討”,為各領域科研前沿與產業轉化提供落地參考和合作指引。
生命科學大會:這是一種和平的語言
26日上午,世界頂尖科學家生命科學大會主旨論壇舉行。本次大會以“創新鑄就醫學卓越”為核心主題,旨在集結全球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精英,共同探討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陳竺和2019年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得主、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布魯斯·斯蒂爾曼共同擔任聯合主席。陳竺教授認為:“真正的創新既發端于強烈的好奇心,敢為天下之先,又依靠一絲不茍的精神和滴水石穿的韌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分子醫學和化學生物學教授譚蔚泓主持本場主旨論壇,在他的引導下,包括有“冷凍電鏡之父”之稱的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及生物科學教授約阿希姆·弗蘭克,“RNA表觀遺傳學開創者”、2023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何川,2024年生命科學突破獎得主安德魯·辛格爾頓及多位中國兩院院士在內的十余位頂尖科學家齊聚一堂,聚焦當前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熱點問題,也指明了未來研究和合作的方向。
主題演講環節,頂尖科學家們分享了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包括RNA m5C氧化解釋TET2突變導致的白血病發生、提高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和其他癌癥治療成本效益的解毒抗癌藥物、病毒去泛素酶對自噬的調控、使p53成藥的科學邏輯與臨床規范、通過全球合作加速帕金森病遺傳學研究,以及針對小膠質細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療法等。
智能科學大會:在算法世界中共商AI治理框架
當天上午舉行了世界頂尖科學家智能科學大會,本場大會由2015年圖靈獎得主、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名譽教授馬丁·赫爾曼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鄂維南共同擔任聯合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龔克教授致開幕詞。
龔克指出,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在這樣的形勢下,治理能力建設必須跟上節奏。他強調建立 AI 治理框架至關重要,然而目前 AI 治理缺乏一個全球公認的參考框架。
本場大會邀請十余位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頂科協獎得主、中國兩院院士在內的中外頂尖科學家出席,討論了人工智能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包括變革性的機遇和潛在的威脅。
2007年圖靈獎得主、南方科技大學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院長約瑟夫·斯發基斯認為,由于人工智能系統缺乏可解釋性且依賴于感官或語言數據,它們不能像傳統系統那樣提供同等水平的可信度保證。
2024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就“算法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發表演講。克萊因伯格提示了算法領域的偏見可能長期、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決策的風險。他借用借用農業領域的 “單種栽培”概念,討論了算法決策中的單一性危險。
物質科學大會:推進物質的認知邊界
物質科學大會為本屆頂科論壇首次創設,以“追求科學卓越,創新改變世界”為主題,聚焦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能源和材料科學,從前沿研究到創新應用,深入探討物質科學對人類進步和文明發展的深遠影響。
本場大會由2015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杰出能源講席教授、化學教授楊培東和2012年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得主、2010年千禧科技獎得主、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光子學與界面實驗室主任教授米夏埃爾·格雷策爾擔任聯合主席,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中國兩院院士、業界杰出專家學者、行業領先企業代表與研發管理者參會。
在主旨演講環節,致力于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的米夏埃爾·格雷策爾教授帶來了他的最新進展。這一技術使用染料、顏料或量子點作為光的收集器,實現了兩種互補設計的高效光伏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一位頂尖科學家,教授還分享了他帶領一群高中生一起DIY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教學實踐經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動力工程冠名教授陳剛,從沸騰的水、氣體蒸發等日常現象引入,解釋團隊發現的光分子效應,這個自然界廣泛存在的效應解開了一個80多年的謎團——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遠遠高于理論預測值。它有可能帶來能源和清水方面的新應用。
圓桌討論環節由2023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德熱納獎得主、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聚合物與有機固體中心主任阮淑娟 主持,科學家們就如何促進物質科學的發展、物質科學發展對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的影響、目前物質科學領域的發展關鍵點和革新點、物質科學未來發展趨勢與如何培養下一代物質科學研究者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雷煥麗老師的科學為完全循環開辟新路徑和易培云老師的高功率汽車燃料電池堆的關鍵技術與工業應用的演講讓我印象深刻。”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姜燁連夜寫下參會感想,“綠色環保是未來產業鏈的重要一點,這就意味著回收再利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我之前就做了一個塑料垃圾回收處理的課題,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放眼于當下,更應該放眼未來,現在龐大的塑料產業鏈亟需盡快完成閉環。”姜燁還相信,在未來安全環保的氫能一定會成為主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