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訊 天文,一門探索宇宙中天體起源和演化的基礎學科。近年來,國家對基礎學科投入持續加大,以“天眼”“悟空”為代表,我國天文學領域創新成果不斷。隨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天文學領域專業人才缺口也亟需補足;而加強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科啟蒙,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熱愛天文學,無疑是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的第一步。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建校于當時被稱為“新中國現代科學發源地”的中關村,學校高度重視科技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來走在國內中小學天文教育前列。其旗下學生社團之一“星云社”已連續運行十余年。學校完備的人才培養工作機制,持續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天文后備人才。
“又是一年寒歲至,更深月落滿河星。”11月6日,農歷秋季的最后一天,中關村二小學生天文科技社團——星云社的隊員們舉行以“飛馬當空,銀河斜掛”為主題的秋季星空直播活動,同線上諸多天文愛好者一起漫游星空,共賞“銀河落九天”。窺一斑而知全貌,跟隨記者腳步,來一看這所學校如何通過完備的教學與社團培養體系,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天文學習領域,為我國天文學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初到直播現場,后墻上懸掛的全天88星座圖;地板上鋪設的深藍色的星座地毯,桌子上紛繁的航天器、地動儀等模型,以及教室前方最吸睛的“球幕”影院,來到這樣一間教室,好似已進入了浩瀚星空。這是平日里該校天文課授課教室,亦是星云社社團活動專用教室——“問天閣”。直播當晚,這里已被布置成專屬“直播間”。星云社的姜智涵、姜在恩等12位小隊員,化身“小主播”在“問天閣”帶領線上觀眾向星空“遨游”。
談及秋日觀星,那便離不開“飛馬當空,銀河斜掛”八字。這是本次直播的主題,也是秋日星空最重要的特征。相較夏季而言,秋季星空的亮星并不多。飛馬座四邊形或許是夜空中最醒目的圖案。飛馬座四邊形記載傳承已久。《詩經》有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詩中“定之方中”所涉及的室宿一、室宿二、壁宿一、壁宿二共四顆星合稱營室四星,即現在的飛馬座四邊形,共同組成如今飛馬座的“馬身”。星云社社長姜在恩通過生動的語言,結合精心準備的星座圖,帶領直播間觀眾一同觀“飛馬”、認“飛馬”,了解星座背后的故事。
從飛馬座四邊形到仙后座、仙王座、英仙座……星云社隊員們從基礎的“視星等”等基本天文概念入手讓直播間觀眾了解到全面的天文知識,同時頻頻同直播間觀眾互動。每當“小主播”科普講解告一段落,都會有抽獎環節,讓觀眾驚喜連連。不僅如此,小隊員們還扮作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親身演繹上述王族星座背后的美麗神話故事,讓直播間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一起領略宇宙的浩瀚與神秘,讓探索星空的興趣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在為觀眾講解天文知識的同時,此次直播活動亦安排了“觀星”環節。借助于網絡連線,星云社另一位社長姜智涵同學通過遠程操作軟件,驅動麗江天文臺的天文望遠鏡,展示專業儀器視角下的星漢燦爛,星云真容,帶領觀眾們“遙臨麗江,以觀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