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老師傅“吉利,真的發狠了。
數據顯示,10月份單月銷量達到22.66萬輛,同比增長28%,創下歷史新高;1-10月累計銷量達到171.63萬輛,同比增長超31%,按照這個勢頭,吉利2024年超額完成200萬輛的銷量目標,簡直是板上釘釘。
如此亮眼的銷量成績背后,吉利都做對了什么?今天,樹哥就來跟大家聊聊。

首先,吉利的新能源產品線已經全面開花。10月份,吉利新能源單月銷量首次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83%,新能源占比達到了48%。這得益于吉利銀河、極氪、領克等多個品牌的共同努力。銀河品牌成功進入月銷6萬輛,成為吉利新能源的主力。吉利銀河E5、吉利星愿等王牌產品爆款頻出,銀河E5上市85天交付破4萬輛,星愿上市16天交付量破1萬輛,這些成績創造了多項行業記錄,也證明了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與此同時,在燃油車市場,吉利同樣保持了強勁的勢頭。10月份,吉利燃油車銷量達到12.79萬輛,同比增長17%。其中,“中國星”系列表現尤為突出,10月份銷量達到4.14萬輛,上市至今累計銷量突破123萬輛,連續多月拿下中國品牌A級燃油轎車和全品牌燃油SUV銷量榜第一,用高價值產品策略正面硬剛合資。
在海外市場,吉利也取得了顯著成績。10月份,吉利汽車集團海外出口銷量3.25萬輛,同比增長18%;1-10月累計銷量34.65萬輛,同比增長62%。目前吉利品牌已進入4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擴張中東、東南亞、澳洲、拉美和非洲等市場。星越L更是吉利的出海主力車型之一,在韓國甚至換殼雷諾大科雷傲進行出售,堪稱反向換標的典型案例。
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吉利依然沒有丟掉燃油車的基本盤,而海外出口的主力恰恰就是燃油車,油電雙輪驅動的戰略,讓吉利的步伐相當穩健。

吉利之所以能實現油電產品線的齊頭并進,研發投入就是核心。2021年,吉利制定了2025年戰略目標,計劃5年研發投入1500億元,構建全球“5大研發+5大造型中心”的國際化研發體系。這一戰略成果顯著,到目前為止,吉利手握GEA、SEA、CMA Evo等主力車型架構,涵蓋了轎車、SUV、MPV等全尺寸、全品類產品,讓吉利推出新車的速度堪比“下餃子”。
此外,在三電技術方面,吉利也實現了全產業鏈自研。目前吉利已經掌握了雷神EM-i、EM-P插混技術,驅動電機、電池、電控也實現了全棧自研,800V碳化硅電機、神盾短刀電池、金磚電池、11合1智能電驅等尖端技術不僅提升了產品性能,更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吉利在智能化領域的布局也逐漸開花結果。銀河OS N、Flyme Auto等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吉利銀河系列、領克等車型上,全面提升智能座艙使用體驗,徹底終結吉利車機卡頓的歷史。吉利自研的中國首款車規級7nm座艙芯片“龍鷹一號”,也在領克、睿藍等品牌實現量產上車,累計出貨超60萬片,應用車型達20余款。此外,吉利還發布了全場景高階自動駕駛芯片“星辰一號”,預計2025年實現芯片量產,2026年就能大規模上車應用,將智駕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卷”自己的同時,不忘抓好售后服務,用真心對待用戶。在J.D. Power發布的“2024中國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CSI)”中,吉利汽車以786分的優異成績連續2年蟬聯自主品牌第一;自2021年以來,吉利已累計三次奪得了這一榮譽,并連續13年位列中國主流汽車品牌高滿意度行列。

綜合而言,從新能源到燃油車,從國內市場到海外擴張,吉利厚積薄發,憑借其“油電”兩條腿走路的戰略和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靠價值而不是低價取勝,真正形成了自己的“造車體系力。身為“造車老師傅”,吉利的威力才剛剛顯現,相信終有一天會重回自主第一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