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TCL X937U回音壁的評測里,我用的關鍵詞是「性價比」;
而今年Q85H回音壁雖然延續7.1.4聲道和高性價比的特點,但無論外觀ID設計、內部聲道結構還是調音風格上都是全新的;
概括來講,全新的Q85H更加適應TCL電視生態,調音上中頻優秀,高頻雖不突出但聽感不錯,整體更具影院感。
那么何為影院感?
這是我在萬元旗艦回音壁上都沒有用過的修飾詞,為什么會用在TCL Q85H回音壁上?
在做了30多臺回音壁的深度評測后,我想借著TCL Q85H來聊聊我對回音壁調音與影院感營造的理解。
老規矩,產品的優點和缺點我都會講。
一、外觀與拆解
本體
從我的審美來看,Q85H的外觀設計是相當不錯的:
陽極氧化鋁金屬面板與織物、黑晶玻璃的搭配也很和諧,整體質感遠超X937U。
在三維尺寸上,TCL Q85H與X937U基本接近,長度都是1.05米:
這時候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什么市面上其他品牌的旗艦回音壁長度都在1.2米以上?
決定回音壁長度的關鍵之一是前三聲道的喇叭單元配置。
TCL Q85H Soundbar本體共有10個喇叭單元,其中前三聲道采用的是都高頻+中低頻(M+T)喇叭單元的組合:
所以對于總共只有6個喇叭單元的前三聲道來說,1.05米的長度還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采用MTM喇叭單元組合,那么左中右前三聲道就有9個喇叭單元,至少需要1.2米的長度才能保證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得益于更加合理的RAY-DANZ反射結構設計,Q85H的分離度也要比X937U更出色一些,哪怕兩者都是1.05米的長度:
在X937U上,RAY-DANZ「全向聲弧」結構是左右兩側的反射鏡 ,側環繞通過特定角度把聲音打到鏡面后,大部分聲音會被折射和反射,所以在側環繞反射聲場的營造上可以盡可能減少對左右墻面的依賴;
而在Q85H上,TCL采用了更加高效的方式來設計RAY-DANZ「全向聲弧」:
Q85H左右聲道高音單元采用了類似號角的RAY-DANZ「全向聲弧」結構,作用是通過號角集中能量,增加高頻聲音的指向性和傳輸距離,同時減少能量向四周輻射,防止上下左右多余的空間反射:
在很多著名的音箱型號上,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高音號角設計:
所以說在Q85H上,TCL的金耳朵音頻設計團隊采用與X937U截然不同的聲場擴展和反射方案,前者更加注重左右聲道的聲場的寬度和指向性,但在側環繞上聲場上構建上則更加依賴墻壁反射。
看完本體,我們接著來看低音炮。
低音炮
在所有我評測過的7.1.4聲道回音壁中,Q85H的低音炮是我見過最小巧精致的:
低音炮在外觀設計上保持了與本體風格的一致性,前面板采用了整塊黑水晶玻璃,無論放在電視柜旁還是沙發旁都不突兀;
低音炮采用了主動式倒相結構,紙質振膜,直徑為15厘米(6.5英寸):
因為低音單元和倒相孔都設計在炮的背部,所以為了得到最佳的低音體驗,建議擺放時在倒相孔后面留出10厘米以上的空間。
看到這里,我知道很多朋友現在想的是什么。
低音炮從上一代的8英寸變成6.5英寸,低音效果會大打折扣嗎?
從官方參數上來看,Q85H的低音炮仍然擁有200瓦的峰值功率(電功耗40瓦),下潛深度也可以到45Hz;
實際的體驗先緩一緩,我們在第二章的高/低頻實戰與解析里詳細講。
后環繞
相較于X937U,Q85H的后環繞尺寸更大、重要更重,顏值也更高;
這一次也采用了更加主流的電源內置設計:
在聲道上仍然是2.0.2設計,每個環繞音箱各提供一個后環繞聲道和一個天空聲道,聲壓級和活躍程度都要比X937U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營造更容易感知的天空反射聲場,TCL在Q85H本體與后環繞的天空喇叭單元上都用上了釹鐵硼強磁鐵,再配合上40x50mm的大尺寸振膜,單體就可以提供大于97dB的聲壓級: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HDMI接口。
HDMI接口
如果你關心回音壁,那么你會發現今年發布的大部分回音壁都只配備了一進一出的HDMI接口,Q85H也不例外:
據我多方了解的情況來看,這可能還真不是為了省成本;
畢竟增加一個HDMI接口的BOM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可能確實很多用戶用不到那么多擴展接口。
我不知道在決定購買一款回音壁時,HDMI接口數量會不會成為影響你購買決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