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的銷量不斷下滑,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除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之外,最關鍵的是國內汽車的供應鏈已經成熟,其中包括內燃機車型。任何零件只要實現本土化生產,采購成本就會下降,最終多樣化的車型、更便宜的車型鋪天蓋地的上市,勢必會對合資車造成沖擊。

近日的“瓜”也接連而來,2024年第三季度,奧迪的營業利潤下降了91%,這個數字可能足以說明整個大眾汽車集團的嚴重性。對于奧迪此次公布的財報摘要,由于競爭加劇、市場困難以及零部件供應有限的影響,奧迪、賓利、蘭博基尼(以及杜卡迪)的合計銷量下降了10.9%。此外,日產汽車也宣布計劃裁員 9,000 人,將全球產能削減 20%,并出售其在三菱汽車的三分之一股份,以削減成本。

其實合資品牌銷量的下滑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還一直苦苦堅持,就拿最近的情況來講,馬自達在國內推出了全球首款電動汽車,且不說這款車到底好不好,至少讓大家有所了解還需要一段時間。而日產主要以內燃機車型“軒逸”為主,當比亞迪2024款“秦L DM”上市的時候,以超低的油耗斬斷了日系燃油車的退路,對于消費者和目前的技術來講,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在養車成本方面無法媲美,同樣是家用車,消費者很看重用車成本。

德系車方面主打豪華和性能,目前國產新能源善用的冰箱、彩電、大沙發配置,德系車在20年前就有。只不過當時在百萬德系豪華車基礎上,現在以更低的價格呈現在國產新能源車型上。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德系車的配置我們已經學會了,但是底盤的質感和車輛的穩定性還沒有學精通。再者,德系車的品牌價值看的很重,這就是奧迪使用新品牌“AUDI”的原因。

奧迪新品牌瞄準中國市場的年輕人,全新E Con??cept是奧迪推出的首款車型,新款E Con??cept外觀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沒有采用傳統的4環標志,而安裝了新的“AUDI”標志。車身尺寸為長4870mm、寬1990mm、高1460mm,軸距達到2950mm。

前后安裝的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570kW,最大扭矩為800牛·米。 0至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3.6秒。驅動系統是電子控制的四輪驅動“Quattro”。電池容量為100kW,據稱充滿電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懸架采用空氣懸架,它還具有后輪轉向系統。

內飾十分引人注目,儀表板頂部有一塊大觸摸屏,采用織物和木材裝飾,將成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新一代先進智能網聯汽車的基礎。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奧迪在中國的純電動汽車 (BEV) 產品組合,并加速該公司在全球最大市場的轉型。奧迪計劃基于這一概念在中國推出三款量產電動車,以滿足中型和全尺寸汽車市場的需求,第一款車型將于 2025年中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