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進靈悅L駕駛艙,熟悉的本田人機工學撲面而來。前排座椅包裹性出眾,長途駕駛也不會感到疲憊。車內最引人注目的是貫穿式液晶屏幕,搭載新一代HondaConnect智能系統,支持全語音控制和OTA升級。
動力系統方面,靈悅L采用前置單電機布局,最大功率162kW,峰值扭矩310Nm。實測百公里加速7.3秒,低速扭矩響應相當積極。60kWh的電池組雖不算大,但得益于優化的能量管理策略,CLTC續航里程達到530公里。

懸架系統選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結構,這一選擇引發不少爭議。競品如比亞迪海豹、小鵬P5都采用了后多連桿懸架。不過實際體驗中,靈悅L的底盤調校中規中矩,過減速帶和坑洼路面的表現尚可接受。
充電口設置在前翼子板位置確實不夠人性化,需要側方停車才能對接充電樁。快充功率最高140kW,30-80%充電時間約28分鐘。慢充方面支持7kW交流充電,完全充滿需要約10小時。

從內部渠道獲悉,本田計劃在2025年推出搭載全新e:N Architecture F架構的純電動車型,將采用800V高壓平臺,續航里程有望突破700公里。同時,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的新一代電池包也在緊鑼密鼓測試中。
市場定位上,靈悅L瞄準25-35歲的年輕用戶群體。起售價預計在22-28萬元區間,與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海豹形成直接競爭。本田中國區高層表示,未來三年內將推出超過5款純電動車型,覆蓋A到C級市場。

在深圳某4S店探店時發現,不少到店咨詢的潛在客戶對靈悅L的造型和內飾品質表示認可,但對沒有采用本田傳統"H"標識存在疑慮。經銷商透露,目前意向訂單轉化率約30%,低于預期。
縱觀本田電動化轉型之路,從e:N系列到靈悅L,再到即將推出的"燁"品牌,顯示出其在品牌策略上的搖擺不定。與豐田、大眾等競爭對手相比,本田在電動化布局上明顯慢了一拍。

當下自主品牌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發力兇猛,本田這種傳統合資品牌不得不面對重新定義品牌調性的難題。是堅持傳統基因,還是另起爐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將決定其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