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的降價神話已成笑話?一個月賣出1臺CT6,連車迷都要懷疑這車到底還有沒有希望。上汽集團利潤暴跌,新能源車疲軟無力,傳統燃油車更是奄奄一息。究竟是什么讓這個“汽車巨頭”陷入困境?
曾幾何時,上汽集團也是那個站在中國汽車工業金字塔頂端的“巨人”,用合資品牌鍍金、靠凱迪拉克撐場,風光一時無兩。可如今,風光不再,這個巨人的雙腿——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業務——正在泥濘里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別急,先來看數據,10月份,凱迪拉克CT6僅賣出1臺,恭喜“幸運買家”,這買的是車,還是勇氣?
說實話,降價已經降到狠辣程度了,CT5、XT5都在拼命甩,堪比“全場大甩賣,買一送一”的力度。尤其是凱迪拉克CT5,憑著2392臺的成績單堪稱“支柱”,但背后是實打實的終端優惠,一波接一波,把價格打得跟白菜一樣。問題來了:一輛豪華車賣成這樣,品牌形象還能剩下多少?消費者真的需要一臺永遠在降價的“豪華”車嗎?
再來看XT6這個庫存大戶,銷量慘淡不說,新款上市還得拼盡全力地壓價清庫存。10月賣了114臺,表面上是在“扔包袱”,但深究起來,上汽集團這波操作顯得相當狼狽。新車預售價已經壓到34.99萬元,然而預售價再低,也擋不住消費者對這款車興趣寡淡。與其說是消費者不買賬,不如說是上汽自己“掏空”了品牌的吸引力。
其實,燃油車市場不景氣誰都能理解,新能源市場卻也是一片死寂,這就難怪利潤大幅滑坡了。IQ傲歌、IQ銳歌兩款電動SUV,一個月銷量加起來還不到150臺。IQ銳歌更是只賣出1臺,何止是“步履蹣跚”,簡直是“動彈不得”!新能源車搞成這個樣子,顯然上汽集團還沒明白電動化的路該怎么走。
說到這,問題的本質顯露出來了:上汽集團面臨的不只是市場萎縮的問題,而是整個品牌戰略的徹底迷失。凱迪拉克瘋狂降價或許可以在短期內提升銷量數字,但對品牌形象的損害是不可逆的。想象一下,誰會把一輛高端豪車和“降價甩賣”掛在一起?要知道,高端品牌靠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是那種讓消費者愿意多掏腰包的品牌溢價。
再說新能源轉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凱迪拉克的布局滯后得讓人著急。電動化的潮流洶涌澎湃,各路新興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而凱迪拉克這位老將還在試探著水溫,遲遲不敢下水。消費者不是傻子,市場也不會等待那些猶豫不決的品牌。就連特斯拉都在降價搶市場,凱迪拉克兩款電動SUV靠什么來吸引人?性能?續航?智能化?都拿不出像樣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