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后顯露疲態的顯示產業,中尺寸OLED市場成為廠商新一輪的戰場。
5月13日至15日,2025年SID顯示周在美國加州舉辦。在這場被稱為“顯示行業奧斯卡”的展會上,TCL華星發布了搭載印刷OLED的多款顯示產品,包括平板、筆記本、顯示器等,覆蓋大、中、小多尺寸。
印刷OLED是TCL華星重點布局的顯示技術之一。2024年,公司量產并交付了第一款印刷OLED產品——21.6吋印刷OLED醫療專業顯示器。這是中國企業顯示新技術進入商用階段的標志性事件。
近年來,顯示行業內LCD(液晶顯示屏)擴產逐步進入尾聲,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成為廠商角逐激烈的新領域。其中,中尺寸領域是下一個賽點。
“OLED在中尺寸滲透率的提升,是目前我們觀察到的巨大機會。對于顯示產業來講,可能是未來五年唯一的產業級趨勢。三到五年之內,中尺寸產品,包括筆記本、平板、顯示器、車載等領域的OLED滲透率預期會保持快速成長。”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指出。
分尺寸來看,在小屏上,OLED在手機等小尺寸場景的滲透增速開始下降。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預測,2024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6.61億部,滲透率增至55%。而從2023年至2028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復合增長率預計僅4.74%。
而對于大尺寸而言,LCD地位仍不可撼動。趙軍表示,在大尺寸領域,以LGD所主導的WOLED技術(白光OLED)存在很長時間,但考慮到成本和性能的平衡,OLED大尺寸應用多年來沒有明顯的成長,整體市占率可能在5%以下。
這種情況下,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中尺寸市場成為廠商們的下一個目標。
在海外,三星顯示押寶QD-OLED,計劃于2026年量產,LGD則選擇了WOLED路線;在國內,京東方A及維信諾重金投建8.6代OLED產線,深天馬A則表示在第6代AMOLED產線上布局車載等中尺寸顯示業務。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OLED平板面板滲透率約為1.5%。而隨著2024年蘋果iPad Pro采用OLED面板,以及三星、華為、榮耀等品牌高端產品線布局OLED技術,2024年前三季度,OLED滲透率提升至4.2%。
有別于過去十多年LCD面板的發展,OLED領域的技術路線爭流更加明顯。目前,具備產品化能力的OLED技術包括三星的QD-OLED技術、LGD的WOLED技術、FMM-OLED(采用精細金屬掩膜版的真空蒸鍍技術)和TCL華星的印刷OLED技術。印刷OLED的量產節點較晚,是唯一一個由國內面板廠先發主導的技術路線。
趙軍提到,公司OLED采取“兩條腿走路”策略,一是用相對成熟的FMM OLED技術,重點投放中高端手機、高端和旗艦筆電與平板產品,繼續用t4所采用的六代線蒸鍍OLED技術進行產品和技術升級;二是面向主流中尺寸OLED產品,以印刷OLED技術為核心進行布局。
在面板市場的復蘇下,TCL半導體顯示業務大幅提振業績。2024年,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4.6%至1043億元,創歷史新高。該業務在2023年錄得凈虧損0.07億元,而2024年取得凈利潤62.3億元。
今年一季度,這項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18%至275億元,亦創歷史新高;同期凈利潤同比增長329%至23.3億元,達到三年來的高點。
財報稱,柔性OLED面板加速向智能手機中端市場滲透,并在中尺寸領域拓展應用場景,需求維持高速增長。
此次SID展會上,TCL華星展示的印刷OLED“全家桶”,覆蓋從6.5吋手機到65吋8K電視等全形態。
趙軍提到,印刷OLED一個優勢在于全場景和全產品線的強擴展性與適應性,“做小尺寸的時候,依舊可以保證性能;做大尺寸的時候,成本不會成為其瓶頸。”
從技術原理上講,印刷OLED技術適用于多尺寸。然而,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和中尺寸市場在成本和性能各方面的需求,中尺寸仍然是印刷OLED技術商業化的第一步。
“印刷OLED技術在中尺寸具有很多優勢,例如它的像素排列采用RealRGB方式,使文字顯示邊緣清晰、銳利,無顏色串擾。同時,該技術在大視角顯示效果相對于當前主流的蒸鍍OLED也有一定優勢,主要是開口率比較高,產品壽命也有比較大優勢。”趙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