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小米自研的3nm旗艦芯片“玄戒O1”震撼問世。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介紹,“玄戒O1”旗艦處理器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小米15SPro首發搭載。“玄戒O1”旗艦處理器采用第二代3nm先進工藝制程,190億晶體管,芯片面積僅109mm²,實驗室跑分突破300萬。同時,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全部搭載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玄戒芯片。
這不僅是小米的高光時刻,更是國產芯片的一次重大突破,小米也成為繼蘋果、高通、聯發科后,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nm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
“玄戒O1”震撼發布
雷軍:小米芯片要對標蘋果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介紹,“玄戒O1”旗艦處理器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小米15SPro首發搭載。“玄戒O1”旗艦處理器采用第二代3nm先進工藝制程,190億晶體管,芯片面積僅109mm²,實驗室跑分突破300萬。同時,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全部搭載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玄戒芯片。
“玄戒O1”旗艦處理器擁有第一梯隊的旗艦性能與功耗。十核四叢集CPU架構。Cortex-X925 雙超大核,峰值性能提升36%,四叢集高效接力,采用16核GPU,搭載最新Immortalis-G925,帶來強勁的圖形處理性能,GPU動態性能調度技術,功耗大幅降低,根據運行場景,動態切換GPU運行狀態。
發布會上,小米公布了適用于小米手表的玄戒T1芯片,搭載于 Xiaomi Watch S4 智能手表。官方透露該芯片擁有“小米 4G 基帶”,該芯片系蜂窩通信全鏈路自主設計,支持 4G eSIM 獨立通信。
雷軍表示,小米的芯片要對標蘋果。此前,雷軍在微博上表示,不少人覺得做大芯片好像很容易,“只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對外(公眾)講過,大家不了解。 我們默默干了四年多,花了135億,等到 O1量產后才披露的。其實,這個過程還是非常艱難……”雷軍談及為何堅持造芯片時表示,小米的芯片之路走了整整11年。
在當下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激烈的產業競爭背景下,這款旗艦機SoC芯片的推出不僅對小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行業一次不小的突破,繼華為后,小米成為中國第二家實現旗艦SoC芯片量產并商用的手機終端制造商。
難度大、投入強、風險高
那為何一定要做芯片呢?
芯片設計不僅研發難度大,投資也巨大。芯片行業從業者透露,研發、購買IP授權、投片,樣樣都極“燒錢”。一顆芯片的研發設計往往需要15億到20億美元的投入,折算到每年,也需付出50億到60億元。在行業內,曾有企業耗資百億,仍未能成功攻克3納米制程芯片的研發設計。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手機用久了是否會發熱、待機時間能否盡可能拉長、打游戲時夠不夠流暢、后續手機卡不卡……影響這一個個體驗的關鍵因素,都與手機芯片息息相關。只有做高端旗艦SoC,掌握先進的芯片技術,才能在追求極致用戶體驗上掌握技術主動權。也正是因此,從蘋果到三星,目前全球優秀的手機公司都具備芯片設計能力。
“要成為一家偉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我們必須攀登的高峰,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場硬仗,在芯片這個戰場上,我們別無選擇。”雷軍說。
實際上,小米并非芯片新“兵”。雷軍此前發文回憶,早在2014年,小米就開始了芯片研發之旅。小米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在2017年正式亮相,但此后因為種種原因,小米遭遇挫折并暫停了系統級“大芯片”的研發。
不過,芯片設計研發的“火種”并未熄滅。小米此后轉向了包含了快充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線增強芯片的“小芯片”路線,在不同技術賽道中慢慢積累經驗和能力。
2021 年,在決定造車的同時,小米重啟“大芯片”業務,重新開始研發手機SoC,內部代號“玄戒”。過去四年,玄戒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135億元,研發團隊已經超過了2500人,在目前國內半導體設計領域,從研發投入到團隊規模,均排名行業前三。
十年飲冰,小米的芯片路終結碩果。22日,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首款3納米旗艦處理器“玄戒O1”、首款長續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正式發布。
在與國際同行蘋果旗艦手機的對比中,搭載了自研芯片的小米手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GPU功耗降低35%,視頻通話一小時或充電、導航功能同時使用時溫度低近3度。“在硬核科技探索的路上,小米是后來者,也是追趕者,但我們相信,這個世界終究不會強者恒強,后來者總有機會。”感慨間,雷軍又公布了新的計劃:未來五年,小米將投入2000億元用于研發,向一個個硬科技高峰繼續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