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場突然冷清 普通人買房賣房都得換個思路

最近總聽街坊說自家小區中介門店門可羅雀。我上周路過我們那條街最大的連鎖中介,玻璃門上的房源貼子全都沒撕,但店里也就兩三個客戶在看樣板冊。經紀人說現在掛牌的二手房超過一萬套,但每天能帶看的就幾十組,降價二十萬都沒人問的情況特別多。
以前總覺得房價肯定一直漲,但現在連開開發商的親戚都在勸人別買二手房。上周同學聚會,有個搞工程的親戚在群里發了新樓盤和老小區的對比照片,外墻保溫材料、窗戶雙層中空這些硬指標差了一大截。更別說現在新房都有智能家居接口和集中式新能源充電車位,這些老房子根本沒法改。

需求少了是真的。街道辦工作人員說現在申請公租房的隊伍越來越長,我們公司樓下新開了個長租公寓,月租比周邊二手老破小還便宜兩成。年輕人都覺得租房劃算,尤其是00后同事,工資卡里存錢都比背貸積極。
前幾天陪我爸去看房,他在售樓部被嚇一跳。新房價格每平降了六千,還是精裝交房。中介拿計算器算賬,說現在買新房比買二手房翻新劃算一半還多。我爸看的那塊地以前是舊機床廠,現在政府限價后開發商都開始用太空鋁板外立面,這要是擱三年前開發商才不會多花這錢。
最頭疼的是那些想出手改善的人。我表姐家的房子掛了快一年,從降5%到降15%,看房的人還是零蛋。中介解釋說現在能換房的基本都沖著新房去了,倒不是嫌貴,就是覺得老房子住著不如新房子舒服。有天表姐賭氣把價格砍了28%,終于來了兩撥人,結果人家看完就說"等等再買吧,明年地鐵口新盤就能定了"。

城建局的朋友發過個統計數據,今年前九個月二手房交易量不到新房三分之一。他們內部開會說這種趨勢還會加速,因為明年要投用十二個保障房項目,光我們這區就有五個。現在開發商手里土地成本降了,建房標準卻水漲船高,新房和二手房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昨天在社區公告欄看見個通知,說明年起要給所有出租房做安全評級。我樓下的隔斷房肯定通不過,房東已經在聯系人退租了。聽鄰居說現在很多老小區打算湊錢加裝電梯,但費用要均攤,三層以上的住戶都不愿意出錢。
晚上刷短視頻,發現好多房產博主都在喊"認清現實"。他們說現在市場上真正缺的是優質房源,但大部分二手房既不是地段好也不是戶型新。有個博主算了筆賬,說養孩子加上還房貸,年輕人壓力太大,租房過渡反倒成了最優解。
我昨天和房東室友吃飯時聊起這事,他說自己房子掛牌半年沒人看,考慮直接轉長租?,F在中介也改變策略了,專門設了個部門對接房東轉租賃,合同一簽直接三年起。他朋友公司現在給新人配公寓,連家具家電都齊全,剛畢業的直接拎包入住。
周末去新開的地鐵站逛了逛,對面工地圍擋上寫著"2024年交付"的字樣。附近賣二手房的中介店里冷冷清清,倒是新房售樓處擠滿了人。穿西裝的銷售員舉著喇叭喊"現在認購送全屋智能系統",場面比我高考那會兒填報志愿還熱鬧。
開發商現在真是卯足勁推新房,地價低還能多賺錢。聽說有些項目把精裝修費用算進貸款額度,這么一來月供反而比買二手房還低點。我表姐現在每天刷新房預約頁面,說什么都不想碰二手房了。
最近連房價都成了次要因素,主要得看房子能不能出手。中介私下說等明年新項目全部入市,現在這些老破小基本就是白菜價了。但問題是沒有買家接盤,再便宜也沒用,畢竟新房的質量擺在那里。
其實整個市場都在變,年輕人想法更實際了,開發商也放話要淘汰老舊產品線。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得調整策略了,要么死扛要么另尋出路,但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