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個人信息泄露與電信詐騙已成為困擾社會的頑疾。而在生成式AI技術被濫用的當下,AI換臉、語音克隆詐騙正以“高仿真”特性突破傳統防范邊界。
圖片來源:瑞萊智慧(簡稱:RealAI)
傳統的防范手段面對這些高科技、高仿真的詐騙套路,日益顯得力不從心,公眾對個人隱私安全的憂慮與日俱增。據瑞萊智慧公布的數據,近年來國內AI詐騙案件的涉案金額已經從2020年的0.2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1670萬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928.8%。2024年上半年,已發生的AI詐騙案件涉案金額已超過1.85億元,比上一整年還高出十倍以上。當詐騙分子用偽造的熟人影像實施欺詐,當“詐騙話術”精準戳中用戶隱私痛點,個人的安全防護能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公眾的隱私安全神經持續緊繃,6月29日全國反欺詐宣傳日之際,如何有效識別和防范這些利用AI技術實施的詐騙,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和亟需解決的難題。在這場AI引發的安全危機中,首發搭載HarmonyOS 5.1的華為Pura 80系列攜兩大AI隱私安全利器“AI防窺保護”與“AI防詐保護”破局而來,以系統級創新為數字生活構筑智能防線。
反詐戰場正經歷什么?
當詐騙分子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偽造親人影像、模擬領導聲線,普通用戶正陷入 “眼見不一定為實” 的信任危機。在地鐵車廂里,不經意的一瞥可能讓支付密碼暴露;在網絡通話中,一句 “熟悉” 的問候或許藏著 AI 合成的陷阱,隱私安全已成為數字時代每個人心中的緊繃之弦。
電信詐騙的技術演進已進入“超速”階段。從早期的群發短信詐騙,到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詐騙”,再到如今AI換臉與語音克隆結合的“沉浸式詐騙”,犯罪手段正依托技術升級不斷突破防范邊界。奇安信集團發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暴增3000%,釣魚郵件增長1000%。在該機構調研的2024年新增AI詐騙案例中,92%的受害者表示“詐騙分子對個人信息的掌握程度令人恐懼”。這一數據印證了詐騙生態的致命鏈條——隱私泄露為AI詐騙提供“彈藥”(如社交影像、聲紋、消費記錄等),而AI技術則將這些信息轉化為極具迷惑性的詐騙腳本,最終形成“數據喂養犯罪,犯罪收割數據”的惡性閉環。
這種焦慮在年輕群體中尤為突出。作為數字原住民,他們雖熟悉網絡環境,卻正成為新型“精準詐騙”的重點目標。當詐騙分子利用社交動態、甚至非法獲取的通訊錄、消費記錄等信息,通過AI技術定制高度個性化的話術。例如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精準報出身份證號或假冒親友求助等等,傳統的“不聽、不信、不轉賬”原則遭遇嚴峻挑戰。面對手握個人隱私數據、偽裝得天衣無縫的AI詐騙,用戶亟需更智能、更前置的安全防護屏障來識別并阻斷風險。
不過,技術作惡與技術防護的博弈從未停歇。在詐騙手段向 AI 化、智能化升級的同時,安全防護技術也在尋求突破。業內專家指出,應對 AI 詐騙不能僅靠人力識別、事后懲戒,更需從終端底層構建 “主動防御” 體系,將安全能力融入日常使用場景,讓技術成為守護隱私的 “隱形衛士”。
華為Pura 80系列的登場,恰是對這一需求的直接回應。作為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5.1 的高端旗艦,其帶來的不僅是防護功能升級,更是從底層架構到應用場景的全鏈路安全重構,為用戶在 AI 詐騙肆虐的環境中筑起一面更強大、更智能的安全防護盾牌。
三重智能防線強勢破局
在擁擠的地鐵、人來人往的咖啡店等公共場所,人們使用手機支付、查看私密信息時,總會擔心被旁人偷看。華為Pura 80系列的 AI 防窺保護功能,就像一位時刻警覺的貼身保鏢。當身后目光注視屏幕時,手機會提醒用戶留意屏幕隱私,如果用戶正在瀏覽隱藏相冊,那么手機還會自動對全局內容進行隱藏保護。它不僅保護了密碼、聊天記錄、照片等信息不被泄露,更重要的是消除了用戶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時的心理負擔,極大提升了用機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隨著AI技術被不法分子用于詐騙,模擬親人聲音、偽造視頻通話場景等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華為Pura 80系列的AI防詐保護化身“反詐超級大腦”。當視頻通話時,其通過端側大模型輔助推理判斷,實時識別人臉偽造并提示風險,讓現在以假亂真的AI換臉手段得到管控,或在接到詐騙電話時,其利用AI能力進行通話防詐檢測,通過彈窗、振動的方式提醒用戶通話風險。這種物理級警報能及時提醒用戶,避免財產損失。而且,整個識別檢測過程,都是基于端側AI能力,既保證了識別檢測的高效速度,又保護了數據信息安全,為用戶的隱私安全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