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電動車戰略轉向
在全球車企向電動車轉型的浪潮中,日產汽車正在進行一場自身戰略的重大轉向。作為一家跨國車企,日產多年來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的崛起浪潮中,日產曾一度落后于特斯拉、大眾等競爭對手。面對電動車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日產不得不調整戰略布局,以謀求在這個新賽道上的突圍。
日產決定將中國市場作為其全球電動車戰略的核心,從2025年開始在中國本土建廠生產多款全新純電動車型。這些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不僅將銷往中國國內市場,更將遠銷北美、歐洲等海外市場。這一戰略轉向旨在借助中國的龐大市場需求和完備供應鏈優勢,實現電動車的本土化生產,從而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力。
對于日產來說,在中國建廠生產電動車并非一蹴而就。近年來,日產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一直呈下滑態勢,面臨諸多挑戰。通過這一轉向性的戰略調整,日產不僅可以借助中國市場的東風扭轉局面,更將憑借全球出口,實現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全面突破。這是日產重塑品牌形象、重振發展動力的關鍵一步。

選擇中國市場的原因
日產之所以將電動車戰略的發力點放在中國市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中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超過680萬輛,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需求,對于電動車企業來說是重要的戰略高地。
其次,中國擁有完備的電動車產業鏈優勢。從上游的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整車制造,再到下游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中國電動車產業鏈涵蓋了全部環節,形成了從產品到服務的全面布局。這為日產在華生產電動車提供了充足的配套支持。
第三,在中國生產電動車有助于日產降低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力。相比在日本本土生產,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國本土的低廉人力和物流成本,從而大幅降低整車生產成本。這將為日產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注入新的動力。

總的來說,中國的電動車需求潛力、產業鏈優勢以及制造成本優勢,構成了日產將其電動車發力點放在中國的三大主因。只有牢牢抓住中國這個戰略高地,日產才有可能在電動車領域分一杯羹。
日產在中國與全球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日產將電動車戰略轉向中國市場,無疑是把"命門"交給了中國。這一轉折性的調整,給日產帶來了諸多機遇,但也伴隨著不小的挑戰。
機遇方面,如果日產能夠抓住中國這個機遇窗口,在中國市場取得突破,無疑將為日產在全球電動車市場鋪平道路。中國超大規模的電動車市場需求,為日產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同時,在華生產的本土化優勢也將大大提升日產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但與此同時,挑戰也不容忽視。在中國市場,日產將直面來自中國自主品牌的激烈競爭。近年來,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電動車技術實力與日漸增強,單憑在華生產的優勢或難與其一爭高下。日產如何在中國市場滲透、夯實份額,將是擺在日產面前的關鍵一步。

此外,日產將在華生產的電動車遠銷全球,也面臨諸多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從全球貿易環境動蕩、海運物流成本上漲,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環境法規差異,這些因素都將給日產電動車的全球出口帶來挑戰。
不過,機遇與挑戰向來并存。日產此番轉向中國市場,正是看重了其作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和生產基地的戰略價值。只要日產能夠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肯定能夠實現在電動車領域的全面突破,重塑品牌形象,重振發展動力。
總的來說,日產將電動車發展戰略轉向中國市場生產并面向全球出口,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調整。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日產別無選擇,只有通過這種轉向性的戰略轉變來謀求突圍。
選擇中國作為電動車戰略發力點,主要是看中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需求潛力、完備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以及低制造成本等綜合因素。通過在華生產并對外出口,日產希望借助中國東風,一方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實現電動車產品的全球覆蓋,從而在日趨激烈的電動車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