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統計,上市72小時,小米SU7均店大定1800-2000輛,鎖單率35%-40%。也就是說,短短72小時,小米汽車大概賣了4.5萬輛。
注意,這是鎖單數據!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問界新M7降價,蔚來、小鵬、極氪007緊隨其后的原因。
不過,有人喝彩,也有人看不下去了,比如說許久未發聲的賈老板,就公開發文“炮轟”小米汽車。
賈躍亭先是提到了小米汽車大獲成功,并且稱“小米造車的執行力和營銷能力值得點贊”,但是,話鋒一轉,賈躍亭對小米汽車提出了批評:
“價值觀決定了天花板,對標、抄襲和淺層次的創新無法帶來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和基礎科技超越。”
一句話,質疑小米汽車山寨、抄襲、走捷徑!
對此,小米汽車目前尚未作出回應,但是,廣大網友坐不住了。
有力挺小米的:
“你做了這么多年,就交付了11輛,遲遲不能量產,還全被召回了,雷軍三年好歹量產了,消費者也認可,憑這個,他也是你的老師,學習的榜樣。”
也有調侃的:
“看來小米汽車成功量產上市,給賈老板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當然,說的最多的,還是回國的話題。“賈總,期待下周回國,把供應商的欠款結一下。”
除此之外,也有憶往昔崢嶸歲月的:
“老賈啊,最早提出生態鏈概念,具有超前意識和創新,只是可惜了……”
不得不說啊,想當年樂視超級手機到超級電視再到超級汽車,賈躍亭的布局確實超前。2017年1月,法拉第未來首款量產車FF91首發亮相,僅比特斯拉的Model 3晚了半年時間,并且遙遙領先“蔚小理”。
所以,如果歷史真的可以假設的話,如果賈躍亭沒有去美國而是在國內造車,依靠國內強大的供應鏈和制造能力,會不會是另一番結局?
差不多同一時間,馬斯克也更新了動態,疑似抨擊小米汽車。
原話是這樣的:
“對任何技術進行評分的正確方法不是將其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而是將其與物理極限進行比較。”
這段話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小米汽車在發布會的時候,雷軍不斷將小米SU7和保時捷、特斯拉做比較。
不過,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馬斯克這條動態的時間是美國時間的3月27日凌晨四點左右,考慮時差因素,應該在小米汽車發布會之前。所以,這段話應該不是回應小米的,而是馬斯克在跟網友交流技術問題。
提到馬斯克,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特斯拉這個品牌真的任性。
4月1日,就在同行降價或者釋放更多優惠的時候,Model Y卻官宣漲價5000元,不走尋常路。另外,在同行越來越卷,發布新車的周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特斯拉依舊沒有新車計劃,傳聞很久的Model Q也不斷跳票。
有人說,特斯拉卷不過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于是立足全球市場戰略性放棄中國市場;也有人說,馬斯克的重心轉移到了Space X星艦和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上,夢想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實現火星移民。
客觀來說,盡管大家對特斯拉這家公司的前景存在爭議,但有一點,在馬斯克不斷突破前沿技術這件事上,一如既往是大家眼中的科技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