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思維”加持下,小米憑借智能化與極致的性價比再次攪動智能車市場。
3月28日小米正式首發其轎跑新能源車SU7,上線27分鐘大定破5萬,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在智能駕駛方面,其采用兩顆NVIDIA芯片,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等硬件悉數排上,搭配自研算法可以實現代客泊車、高速領航、城市領航等智能駕駛功能。
一方面在硬件上武裝到牙齒,另一方面軟件端的智能交互應接不暇。基于小米優秀的生態能力,通過自研生態與智能語音模型打通車端、用戶端、家居端,實現人、車、家云上互聯。
圖1:AI大模型賦能小米汽車
來源:小米汽車發布會、華泰研究,截至:2024.3.28
硬件的盡頭是大數據及云計算,算力需求增加的確定性會越來越強。2022年末,OpenAI攜ChatGPT開啟了AI大模型時代,上游算力芯片廠商英偉達成為本輪行情的領頭羊。本輪的產業周期才剛剛開始,A股互聯網公司也迅速跟緊步伐開發大模型,AI鏈成為最熱投資主題之一。
疊加新質生產力投資主線引領下,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數字經濟,推進節奏均在加快,在經濟逐步恢復、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的背景下,2024年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有望進入實質性加速期。由于海外不確定因素和國家政策支持,算力國產化比例會逐漸提高。
從估值來看,當前人工智能、基因檢測、量子技術等指數的PE(TTM)分位數相對較高,云計算指數(930851)處于近10年76%的分位數。作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相關的指數,Wind一致預期顯示,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將達到77%、59%、33%,有望隨著盈利能力的提高,享受到戴維斯雙擊,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圖2:云計算2023年-2025年每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速或將維持30%以上
來源:Wind,截至:2024.3.28
AI服務器、光模塊、數據中心、算力設備、數據要素、AI應用、大模型、Sora等多個熱門概念層出不窮……全球AI產業快速發展,算力短期或仍供不應求,建議逢跌布局,并且通過分批定投買入的方式長期投資,相關板塊有望深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