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這幾年的Perodua已開始獨立研發旗下的一些車款,如品牌唯一一款四門轎車Bezza以及第三代的Myvi,但所謂的獨立研發其實也僅限于其外觀和內飾設計而已,更為關鍵的引擎、變速箱和底盤依舊需要仰賴Daihatsu(大發)。
而除了Bezza和Myvi外,Perodua目前的其它產品基本都是基于Daihatsu(大發)的產品貼牌改造而來。可以說,豐田集團和Daihatsu其實很大程度上主導了Perodua的產品定位和設計思路,因此豐田集團和Daihatsu若有任何企業上的大幅政策變動,都勢必會對Perodua未來的產品規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由于Daihatsu(大發)去年被揭發在其主導研發的多款產品上進行過測試造假的行為,豐田為了挽救集團信譽而在不久前宣布將會重整豐田和Daihatsu之間的品牌與企業定位,并從Daihatsu手中取回國際戰略車款的研發主導權,讓Daihatsu專注研發針對日本市場的K-Car小車,以避免類似的造假行為重演。
根據豐田集團日前的聲明來看,目前由Daihatsu(大發)主導研發、并與豐田集團其它品牌共享研發成果的國際戰略車款,如Toyota Vios、Toyota Raize/Daihatsu Rocky/Perodua Ativa、Toyota Veloz/Daihatsu Xenia/Perodua Alza、Toyota Agya/Daihatsu Ayla/Perodua Axia,以及Toyota Rush/Daihatsu Terios/Perodua Aruz未來這些車款的研發主導權都將回到豐田自己的手上,而不會再由Daihatsu負責。

據悉,豐田從Daihatsu(大發)手中取回這些車款的未來研發主導權后,將交由旗下的Toyota Compact Car Company負責,除了主導未來新車款的研發工作外,也將負責相關國家和區域的產品測試與法規認證工作。
而隨著這次的結構性重組,豐田集團也決定將把旗下兩家負責東南亞區域研發與生產業務的子公司進行更名,其中在泰國的Toyota Daihatsu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TDEM)和新加坡的Toyota Motor Asia Pacific(TMAP)都將更名為Toyota Motor Asia(TMA),并會扮演東南亞區域的研發與生產總部的角色,預計整個過程會在今年6月完成。

更具體的說,之前Daihatsu(大發)在集團中的定位除了負責研發針對日本本土的K-Car小車外,也主導了東南亞區域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的入門車款的研發工作,不僅是Daihatsu自家品牌的車款,豐田品牌主打東南亞市場的入門車款Vios和Yaris Cross(東南亞版本非日規版)也都是由Daihatsu主導研發工作,但這種品牌分工架構將在未來被改變。
雖然豐田集團在早前的對外公告中并未明確交代Perodua未來產品的動向,但從目前的局勢看來,Perodua未來的新產品研發工作將由豐田負責主導而不再是Daihatsu(大發),但顯然的一些現有的技術如Daihatsu的DNGA模組化底盤、D-CVT變速箱和相關的引擎等關鍵技術都將會繼續被使用一段時間,直至這些技術隨時間過去而被自然淘汰并被新技術替換,而Perodua一些即將發布的新產品預計也不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