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朔爾茨帶隊訪華的德國訪問團,給出了一份價值不菲的投資禮包!
(——表達中德合作交流的誠意。
——德方開始先干為敬。)

朔爾茨訪華
朔爾茨率團訪華期間,德國大眾集團突然宣布,追加投資25億歐元,折合250億人民幣,用于投資設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業務。
這筆巨額的投資內涵包括:
1,拓展大眾集團位于合肥的生產工廠和研發中心的規模。
這項投資將把大眾中國新能源車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提高30%以上。
2, 這邊錢的一部分將和廣州小鵬進行合作,共同研發兩款新能源的新車型。
大眾和小鵬合資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車,研發方向已經確定為下一代SUV,預計2026年上。
另外,大眾集團和小鵬汽車的合作研發項目基地也設在了合肥市。

大眾合肥
大眾集團這次對大眾安微追加250億新能源投資,充分體現了德國完全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地位和技術優勢,也體現了德國大眾集團強化中國新能源汽車創新本土化的決心。
比較奇怪的是,這次朔爾茨經濟訪問團的行程并沒有訪問合肥,但近日德國汽車界大額投資卻都給了合肥(大眾250億人民幣)。
這著實讓擁有大眾汽車中國北方總部的長春,和大眾中國南方總部的上海也略顯尷尬。
長春和上海生產的大眾汽車都是傳統的燃油汽車,而此次德國訪問團帶來的汽車投資全是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包括和廣州小鵬汽車的合作。
——因此,選擇合肥就不難理解了。
因為,在合肥以大眾、比亞迪、蔚來、江淮、華為汽車等品牌為代表,已經形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與研發新的一極。
合肥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集中度和產業優勢已經超過廣州、長春、鄭州、武漢、南京、襄陽這些老牌的燃油車生產基地。
合肥新能源車的地位直逼擁有特斯拉的上海,擁有比亞迪總部的深圳,和擁有長安賽力斯的重慶。

大眾新能源系列
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品牌的大量匯集,也給合肥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和提供工作就業的機會。
比如為了滿足合肥巨大各種汽車日產量的需要——
福耀玻璃在合肥投資了生產汽車玻璃的工廠。
國軒高科在合肥投資了生產新能源電池的工廠。
福大模具在合肥開辦了生產汽車模具的工廠。
科大訊飛就不用說了,科大的智能汽車事業部全部在合肥。
如果說長春、沈陽、武漢、十堰這些城市代表了燃油車的時代,那么合肥、深圳、重慶就代表了新能源汽車的時代。
當然上海是個例外,燃油車時代上海有上汽,新能源時代上海有特斯拉,上海發展轉型很有前瞻性,一直很成功。
合肥新能源、芯片和光電顯示已成為合肥經濟增長的新三大馬車,而且這三大產業都是極具活力的新型產業。
——這也導致合肥GDP在過去十年翻了三倍。
合肥下一個競爭對手將直接對飆旁邊的南京,相信以合肥目前的發展勢頭,五年趕上并超過南京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