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動車革命正面臨挫折,消費者要回歸汽油了?
據媒體周二報道,一季度大眾在歐洲市場電動車銷量暴跌近25%。
從全球范圍來看,大眾集團旗下奧迪、斯柯達和保時捷等品牌的電動車銷量下跌3%至13.64萬輛,而傳統燃油車的銷量則增長4%接近200萬輛。
媒體分析指出,這一下滑趨勢包括多重因素,如高漲的通脹、能源成本攀升,以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熱情漸消。
大眾電動車銷量銳減被視為一個警示,預示著歐洲市場正發生廣泛回歸燃油車的逆轉。
分析強調,電動車需求降溫是因為歐洲各國政府紛紛減少補貼并放緩淘汰燃油和柴油車的目標。
在英國,首相蘇納克將新燃油和柴油車禁售時間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并于去年取消新購電動車補貼。盡管大眾在英國市場擁有e-Tron和ID等熱門車型,燃油車需求卻增長更快。
在歐盟內部,各方正討論修改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政策,以容許使用混合燃料。德國取消電動車補貼,加上歐盟暫緩排放目標,顯著影響了大眾的銷量。
盡管在歐洲電動車銷量大幅下滑,但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量卻暴漲91%,寶馬等其他車企也在調整電動車策略應對消費者需求波動。
大眾汽車執行董事會成員希爾德加德·沃特曼表示:
我們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賦予我們必要的靈活性,可在某些細分市場出現需求波動時,就像目前的純電動車一樣,在其他細分市場進行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歐洲車企呼吁支持中國電動車涌入。本月早些時候,梅奔首席執行官Ola Kallenius敦促歐盟降低從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Kallenius表示,長期來看,加劇的競爭將幫助歐洲汽車制造商生產出更好的汽車,政府保護主義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隨著電動車革命在歐洲遭遇阻力,整個汽車業正努力應對消費需求的波動、日益白熱化的競爭以及政策的轉變。大眾電動車銷量下滑敲響了警鐘,提醒車企和決策者需要權衡經濟性、可持續性和消費偏好,采取平衡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