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車的迅速崛起,曾經在國內混得還算不錯的一些合資品牌卻是漸漸地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比如鈴木、三菱以及JEEP等品牌都已退出了國內市場。而一度在國內年銷量連續破百萬輛的韓系車(現代與起亞)如今也是步履維艱,比如在剛剛結束的4月份,無一款車型銷量破萬(確切的說無一車型銷量超過8000輛)。
那么,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過去的一個月里,現代與起亞兩大品牌在國內的具體銷量情況,這其中或許又有幾款車型能夠勾起屏幕前的你曾經的回憶也說不準呢。
北京現代
北京現代旗下的“銷量王”依然是伊蘭特,這款車在過去的一個月里賣出了7543輛,環比3月份下滑了28.3%,銷量僅比2月份多出了477輛。
如果與同期的車市做對比,伊蘭特其實是跑輸了大盤的,國內新能源車企之間無休止的價格戰讓伊蘭特疲于應對,即便是如今入門版車型的售價已經不足7.6萬元,但是消費者對此卻并不買賬。
緊隨伊蘭特之后的是現代途勝,它的銷量僅有2657輛,有意思的是,雖然銷量創出了三個月以來的新高,但是過去三個月以來它的最低月銷量也有2305輛,銷量曲線幾乎走平。往好的方面說,途勝的銷量穩中有增,往不好的方面講,這款車已經沒有太多人關注了。
現代ix35以1582輛的成績排在了第三的位置,環比3月份下滑了33.5%,銷量創出了半年以來的新低。一直以來,現代ix35之所以能夠有著穩定的銷量輸出,靠的是不比國產SUV差的性價比,如今,隨著國產車售價的不斷走低,再看ix35,已經沒有太多優勢可言。
排在榜單第四位的是現代索納塔,這款中型轎車在4月份賣出了1342輛,環比3月份大幅增長了272%,銷量創出了29個月以來的新高,同時它在整個車市中的排名也大幅度的提升了160個名次。第十一代索納塔的低價入市是這款中級車能夠“起死回生”的關鍵,目前在終端市場,它的起售價已經來到了13萬出頭,顏值、動力都在線,1342輛應該不是現代索納塔的終點。
排在第五至七名的分別是庫斯途、菲斯塔和勝達,對應的銷量分別是979輛、133輛和31輛,其中庫斯途已經是連續兩個月銷量環比正增長,而菲斯塔和勝達的銷量還在繼續走低。

起亞
和北京現代還算看得過去的銷量數字相比,起亞的銷量就有些慘淡了,賣得最好的起亞K3的月銷量也只有1363輛。不過相比于3月份,起亞K3的銷量增長了60%,并且一舉創下了19個月以來的新高。
排在第二至四名的分別獅鉑拓界、賽圖斯以及起亞EV5,三款車型對應的銷量分別是922輛、911輛和638輛。與起亞K3一樣,這三款車型的銷量環比3月份也出現了正增長。增幅分別是5%、49%和20%。
銷量超過500輛的還有奕跑,這款小型SUV在過去的一個月里賣出了576輛,其余的像嘉華、智跑、起亞K5、索奈和煥馳等車型的銷量表現不佳,其中銷量最高的嘉華也僅僅只賣出了132輛,而像煥馳的銷量則是只有40輛。

總的來說,韓系車在國內的處境依然不容樂觀,像北京現代的幾款主銷車型在4月份的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唯一的亮點在于新款索納塔的異軍突起。而這邊起亞多款主銷車型出現了逆勢大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車型本身的銷量基數就不高,稍微一點銷量端的增幅都會帶來不小的波動。最后,我想說的是,韓系車的產品力其實并不差,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急劇下滑才是銷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對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