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與電商巨頭均傳來了調整的信號。京東集團宣布啟動大規模裁員計劃,據媒體報道,此次裁員范圍廣泛,涉及技術、物流、客服等多個部門,裁員比例在10%到30%之間。這一決策對于京東來說,無疑是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重要舉措。
無獨有偶,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也宣布了裁員計劃。據了解,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部分生產線和職能部門,涉及人數較多。
與京東相似的是,一汽-大眾也面臨著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為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公司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和變革。然而,這也給員工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和困擾。
據了解,受影響的員工主要是從2019年7月入職至2024年7月合同期滿的員工,大約700多人。這些員工中,以廣東省優秀青年居多,學歷多為大專畢業,月平均工資大約為6560元,加上年度福利,平均年收入達到11萬左右。
國產汽車崛起,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流失
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如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在技術研發、品質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它們推出了多款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型,與此同時,國產品牌通過價格戰策略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
在國產汽車品牌的沖擊下,包括北京現代、廣汽本田、一汽豐田等在內的眾多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即使是昔日合資品牌領軍者的一汽-大眾,也感受到了來自國產品牌的壓力,面臨著銷量下滑的困境。這種沖擊不僅體現在市場份額的流失上,更在于消費者購買意向的明顯轉變。
在投訴平臺不難看出,質量問題正成為一汽-大眾發展的絆腳石。發動機故障、油耗異常等頻發問題,直接動搖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影響了他們的決策。一汽-大眾當前所遭遇的質量困境,會削弱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賴和忠誠度。
一汽-大眾銷量雙下滑,國產新能源競品沖擊顯現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一汽-大眾在4月份的單月銷量為119,032臺,同比下滑了15.6%,與3月份的銷量140,588臺相比,環比下滑也在15%左右,銷量同比和環比的雙下滑。
相比而言,比亞迪在2024年4月的銷量達到了25.4萬臺,同比增長31.1%,市占率也達到了16.6%,國產和合資頭部品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具體到單車型的銷量,一汽-大眾的熱銷車型如速騰、邁騰燃油車和奧迪A6L等雖然仍在艱難支撐,但其他車型如邁騰GTE、ID.7 VIZZION、T-ROC探歌和探岳X等的銷量均不溫不火。其中,邁騰GTE在4月份的銷量僅為713臺,1-4月的累計銷量也僅為2741臺;ID.7 VIZZION在4月份的銷量為383臺,1-4月的累計銷量為3835臺;T-ROC探歌在4月份的銷量為3375臺,前四個月累計銷量為17707臺;探岳X在4月份的銷量為438臺,前四個月累計銷量為2229臺。
不難看出,一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市場表現仍然乏力。與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相比,一汽-大眾在新能源技術、車型推出速度、價格競爭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
未來之路漫漫
在品牌發展的道路上,領導層的變動總是攜帶著一股不可小覷的沖擊力。2024年3月15日,空置了7個月之久的中國一汽總經理人選終于塵埃落定,由劉亦功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作為中國一汽的掌舵人,劉亦功需要全面考量并顧及集團旗下眾多品牌的發展,包括自主品牌紅旗、奔騰、解放,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作為集團的核心品牌之一,其發展和品牌影響對集團有重要的影響。面對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劉亦功也不得不作出必要的調整和變革,對于他來說,如何保持企業競爭力的同時應對國產新能源競品的沖擊,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