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網上很多人呼吁秦L起步9.98萬,但大多數人(包括我)都沒當真,業內很多人的預期,是10.98萬、甚至11萬多起售。如今9.98萬成真,秦L給市場帶來的沖擊,甚至已經超過了7.98萬的秦PLUS DM-i榮耀版。
爆款是毫無疑問了,極低的價格門檻外,秦L這款車的產品力究竟如何,是否所有選10萬級轎車的小伙伴,都可以無腦買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比亞迪秦L,是臺怎樣的車?
尺寸級別上,官方給秦L的定義是B級中型車,比秦PLUS高了一個級別,但是在目前各級別都在尺寸膨脹的背景下,秦L和主流中型車的尺寸,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先和秦PLUS比,秦L的軸距只多了72mm,車身只長了65mm,對比銀河L6、大眾速騰等A級車,尺寸優勢并不明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秦L的車身寬度達到了1.9米整,這是它能真正定位B級車的一個重要參數。
和其它中型車對比,秦L的軸距、車長其實都比更便宜的五菱星光還短一點,和凱美瑞、帕薩特這種傳統B級車的差距更大,即便是同價位的榮威D7,縱向尺寸也明顯大于秦L。
也就是說,以B級車的角度看,除了1.9米的車身寬度外,秦L的尺寸并不占優。但是以秦L的定價、以及家用車的定位來看,它的空間、舒適度,都會比秦PLUS、卡羅拉、軒逸等家用A級轎車有質的提升。
設計、做工和用料上,秦L在B級轎車中也不算突出,但是和秦PLUS、以及同價位的A級車相比,秦L還是能輕松高出半級。底盤也從秦PLUS的扭力梁后懸,升級為了四連桿獨立懸架。
也就是說,以B級車的標準看,秦L優勢不明顯,但它實際上是以B級車的身份去打A級家轎市場,這樣再看,秦L的產品力就很能打了。
更關鍵的是,秦L用上了比亞迪最新的第五代DM-i混動系統,油耗表現相比本身就行業領先的秦PLUS、宋PLUS等四代DM-i車型,又有了明顯提升。官方宣稱NEDC工況的虧電油耗,做到了2.9L/100km,這就和日系HEV混動、其它自主品牌的插混車型,進一步拉開了差距。
油耗2.9L,到底啥水平?
關于秦L的油耗表現,有兩個標準工況的數據,比亞迪宣傳的2.9L/100km的成績,是秦L小電池版在NEDC工況下的表現,大電池版NEDC的虧電油耗是3.08L/100km。
而以更符合實際情況的WLTC工況,秦L小電池和大電池版本的油耗成績,分別是3.8和3.98L/100km。
也就是說,正常開的話,秦L綜合工況想開到3升以內的油耗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數實際油耗可能會接近4L/100km。作為對比,目前秦PLUS DM-i標定的虧電油耗是4.6L/100km,而更大、更重的秦L,同樣工況能做到4L/100km以內,提升確實是很顯著的。
至于其它品牌,卡羅拉雙擎的虧電成績是4.06和4.28L/100km,榮威D7 DMH是4.3L/100km,采用3檔DHT變速箱的銀河L6,是4.55L/100km,都是4開頭。但是也有采用單檔直驅的五菱星光,同樣是WLTC工況下,標定虧電油耗3.98L/100km,和秦L的大電池版持平。
這么看來,秦L的油耗表現確實明顯超過了非插電的豐田雙擎車型,在全行業里也算是優秀水平,但也不像宣傳的那樣是工業奇跡、一騎絕塵。
不過,油耗只是秦L全方位技術升級的一部分,和秦PLUS以及友商相比,它還有很多技術亮點。
五代DM-i,優點不只是省油
動力方面,秦L的加速性能和秦PLUS基本持平,小電池和大電池版百公里加速成績,分別是7.9和7.5秒。
但是在參數上,秦L的發動機功率從秦PLUS的110馬力下降到了101馬力,這點很關鍵,因為五代DM-i技術的關鍵,就是通過降低發動機的功率、提升效率,同時配合電機的調整,來實現保持動力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油耗。
具體看技術層面,四代DM-i發動機的壓縮比是15.5:1,五代提高到了16:1,同時配合各種冷卻方案來抑制超高壓縮比可能產生的爆震、早燃之后,五代DM-i發動機的最高熱效率,從上一代的43.04%大幅提升到了46.06%。
和發動機搭配的EHT電驅系統,來到五代DM-i上功率從87.6%提升至92%,功率密度從65%提升至75%,而秦L的插混專用刀片電池,能量密度、放電倍率等性能都有明顯提升。
除此之外,主動進氣格柵、低滾阻輪胎、低風阻輪輞、一體化平整底盤等等細節,都幫助秦L最終實現了目前的超低油耗。
除了更省油之外,采用五代DM-i系統的秦L,也有一些其它升級。比如交流慢充的功率,從3.3kW提升至6.6kW,充電時間縮短60%;直流快充從30-80%的時間降為21分鐘,縮短了36%;外放電的功率從3.3kW也提升到了6kW。
最后是負責發動機啟動和各種座艙電動設備的12V小電池,由鉛酸電池升級為磷酸鐵鋰電池,體積、重量大幅縮小的同時,使用壽命也大幅提升,基本上和動力電池一致。
以上就是秦L上五代DM混動技術的主要亮點,和正在熱銷的秦PLUS、宋PLUS等車型相比,秦L的油耗和綜合體驗都有能感知到的提升,再考慮到它極具誠意的定價,看中這款車的小伙伴,基本就可以無腦沖了。
不過,如果你不是非比亞迪或秦L不買,那它在其它方面的表現,還是值得了解下的。
除了超低油耗
秦L還有哪些優缺點?
就像上面分析的,秦L是入門B級車的尺寸,A級緊湊車的價格,所以評價優缺點,我們主要還是得和同價位的緊湊車來比。
優點1:氣場比緊湊車更強
雖然整體尺寸比一些A+級緊湊車大不了多少,但是秦L的氣場還是明顯更強,1.9米寬的車身,配合大氣、舒展的造型,整個車的觀感、體量感,是有B級車風范的。
而如果覺得秦L風格有點過于傳統,同平臺、同價位的海豹06 DM-i,造型和配色都年輕、動感很多,這就大大拓寬了秦L和海豹06 DM-i整體的客戶群體。
優點2:內飾用料慷慨,有一定高級感
同為姊妹車型,秦PLUS和驅逐艦05的內飾基本一致,但是和秦L相比,海豹06 DM-i的內飾,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
比亞迪秦L
比亞迪海豹06 DM-i
除了相同尺寸的中控和儀表屏,秦L和海豹06 DM-i的中控臺、車門板、乃至方向盤的造型,都完全不同。而相同的是,這兩款車內部的用料,細節的質感,都比市面上的緊湊車要高很多,軟性皮革的覆蓋度很高,即便和帕薩特、凱美瑞等合資B級車相比,也不落下風。
當然,和自主品牌B級轎車比的話,秦L和海豹06 DM-i的內飾不算突出,但目前在10到13萬元之間,不管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這兩款車的內飾質感,基本是沒對手了。
優點3:乘坐空間寬裕,儲物空間夸張
還是那句話,以B級車標準看,秦L/海豹06 DM-i的后排空間沒啥亮點,但和秦PLUS、以及其它緊湊級、或者速騰、星瑞等A+級轎車相比,秦L/海豹06 DM-i整體的空間和舒適性,就很出色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L的后備箱相當夸張,1.9米車寬被利用起來的同時,內部縱深也非常突出,所以在綜合實用性上,這款車對于大多數家庭都綽綽有余了。
優點4:底盤質感有提升
獨立后懸架對10萬+的轎車不算亮點,不過對比秦PLUS的話,這個升級就很重要了,它對日常家用在舒適性上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除了懸架結構外,秦L/海豹06 DM-i的底盤質感,相較秦PLUS系列也有進一步提升,如果說之前秦PLUS的底盤是一個短板的話,秦L/海豹06 DM-i在這塊就完全補齊了。
產品層面,秦L/海豹06 DM-i的亮點主要就是這些了,這兩款車滿足了成為爆款的所有前提,而吹毛求疵的話,9.98萬起售的超低定價,還是有一定犧牲的。
比如車機方面,在其它品牌已經開始普及驍龍8295芯片時,秦L/海豹06 DM-i依然沒用上8155級別的芯片,語音免喚醒、連續識別這種基礎功能,要從次低配才有。
不過和秦PLUS相比,秦L的屏幕、UI界面已經有了明顯提升,日常使用的功能和流暢度,也沒有明顯短板。
智駕方面,秦L依然比較保守,12.98萬的次頂配才具備L2級駕駛輔助,高階智駕則全系缺失。不過對比競品的話,14萬內能配高階智駕的車型本身就非常少,秦L的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務實的。
配置方面,秦L沒有什么花哨的功能,無線充電的功率從秦PLUS 的10W升級到了15W,和銀河L6等車型的50W快充依然有差距。不過對比速騰、卡羅拉等合資車的話,秦L同價位各方面的功能配置,依然有明顯優勢。
總結來看,秦L/海豹06 DM-i不是沒有短板,但是考慮到它的定價,以及目標客戶更注重的地方,這兩款車基本就找不出任何足以勸退客戶的短板。如果非要找的話,那可能就是在部分地區和場景,比亞迪品牌的認可度,依然比不上一線合資品牌吧。
對于秦L和海豹06 DM-i這兩款車,小伙伴們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