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小米牽頭承擔的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機器人自動化產線快速重構技術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小米科技園舉辦。項目聚焦電子產品等高端制造業需求的研發成果,有助于加速形成快速重構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型模式,支撐我國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
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工信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項目專員徐冠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趙杰,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郝玉成等7位行業知名專家,小米集團副總裁顏克勝,項目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高亮,各課題負責人和核心骨干等共30余人出席了會議。

會上,顏克勝詳細介紹了小米集團的總體情況,特別提到去年,小米集團的戰略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依托自研的小米澎湃OS,打通了“人”“車”“家”全場景。2023年,小米研發投入達191億元,研發人員已達1780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53%。未來,始終秉承: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軟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在深耕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將以服務國家戰略、支撐產業科技發展為目標。

在智能制造創新實踐方面,小米自2017年開始,采用了“先探索后賦能”的路徑——既小米自己先立好標桿、打好樣本,探索驗證成功后,再向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伙伴輸出,賦能產業升級。2024年2月,年產能超千萬臺的小米昌平智能工廠正式落成投產,工廠的組測包裝備自研率達到了96.8%,軟件系統自研率更是達到了100%。“目前,小米自研的整套產線設備和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已經初步在供應鏈和行業企業中得到應用”。
顏克勝介紹,本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功啟動,也是小米牽頭組建的國家級“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的創新成果和里程碑體現。2022年7月,小米集團組建全國首個民營企業牽頭的“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成立近兩年來,圍繞滿足3C智能制造行業良率好、換線快、可靠性高、生產柔性高的行業共性需求,攻克了2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形成159類智能制造新裝備、9個智能制造軟件應用的數智系統。

項目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高亮,詳細匯報了項目整體組織實施方案。浙江大學王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王衛軍,北京思靈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王爭,小米集團智能制造部田真超等5位課題負責人也分別圍繞各自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與實施方案、研究目標與考核指標等情況進行了匯報。

項目專家組對項目和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充分質詢,對項目組織實施給出了指導性建議。經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實施方案科學合理,研究目標清晰明確,技術路線可行,任務分解合理。希望項目團隊合理統籌科研進度,錨碇目標成果,精心組織內外交流,保持與工信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密切溝通,確保項目研究工作高質量完成。


會議最后,顏克勝表示,小米集團將切實履行好牽頭單位的責任和使命,加強與專家的溝通交流和與各項目組成員單位的通力配合,確保科研項目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目前我國最高級別的研發項目之一,小米牽頭的“機器人自動化產線快速重構技術”項目,圍繞電子產品等高端制造業需求,通過研究機器人自動化產線快速重構技術,利用機器人靈巧柔順等特性,設計面向新制造模式的即插即用型機器人制造單元,研制面向產線快速重構的高性能機器人工作站與多工藝適配的移動作業機器人工作站,實現機器人自動化產線的動態重構與配置優化,研發面向3C場景快速換產需求的可重構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并針對某手機產線進行應用驗證,將為大規模定制化靈活生產能力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本項目從需求提出、指南凝練、全國競爭、順利立項,到啟動會成功舉辦,是“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運行機制的一次成功驗證,為后續“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融入國家戰略,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立足新階段,啟航新征程。小米將繼續攜手“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