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也到了降價求生存的地步了?
”合資品牌還有春天嗎?”這個問題,近年來被人反復提及。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品牌崛起,曾經叱咤風云的合資車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連本田這樣的知名品牌,如今也不得不祭出”降價大法”,試圖在市場中自保。

”神車”隕落,降價求生
本田旗下的奧德賽、雅閣等明星車型,曾是國內消費者的心頭好。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它們的銷量卻每況愈下。
目前,奧德賽的最高降幅已達7.3萬元,入門版僅售16.98萬元;雅閣部分車型優惠后裸車價也只有14萬出頭。
為什么本田的這些爆款車型會淪落到這般境地?除了市場競爭加劇外,它們在產品力上也有諸多短板:

配置缺乏誠意。
奧德賽入門款甚至沒有倒車影像、定速巡航等基本配置,與同級別的自主品牌相比毫無競爭力。
智能化嚴重落后。
在智能互聯、智能駕駛等方面,本田遠遠落后于自主品牌,使其在”智能化”競爭中處于劣勢。
新能源掉隊,危機重重

不僅在燃油車領域節節敗退,本田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也明顯掉隊。
目前,本田在華投放的純電動車僅有e:NS1和e:NP1兩款,銷量慘淡。
它們不僅名字別扭,續航里程、快充能力等關鍵指標也難言出眾。
相比之下,許多自主品牌已推出多款高性能純電車型,并積極布局換電、智能駕駛等前沿領域,搶占先機。
本田雖然也計劃推出全新純電平臺,但面對日益內卷化的市場競爭,想要突圍恐怕不易。

突圍之道:擁抱變革
面對危機,本田應如何突圍?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敢于擁抱變革,積極融入中國市場。
一方面,本田應加大在華研發投入,成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研發中心。
借鑒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經驗,利用中國完善的供應鏈,推出更多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車型。
另一方面,本田還應積極尋求本土合作伙伴,在智能化等前沿領域展開合作。

比如大眾與小鵬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智能電動車;豐田也傳出將與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只有敢于變革,積極”中國化”,本田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面對新能源浪潮和市場變局,本田正處在關鍵的轉型期。
這個曾經的汽車巨頭,是否還能找回昔日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