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稱是品牌資產最直接的體現,好的名稱能大大節省品牌傳播、營銷成本,更好的傳遞品牌的價值和調性。
好的名稱在品牌競爭時代,它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
同時,品牌名稱本身就包含著品牌的歷史,品牌名稱本身就是歷史。對于那些經歷歲月洗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且歷久彌新的百年品牌來說,名稱變遷的故事,也是品牌故事和品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奔馳汽車在抗日戰爭前進入中國市場,其時譯名為“本茨”,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叫不響的名字,在中國市場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
上世紀80年代初,“本茨”改譯為“奔馳”。新譯名與老名稱相比著實好了不少。一是行業特征明顯,二是凸現了產品的品質感,三是體現駕乘者的尊貴感。
它在臺灣被譯為“賓士”,看上去貴氣,但是卻很難叫響,傳播力不夠;在香港被譯為“平治”,就只是簡單的音譯,沒有更多的含義,另外還會讓人聯想到可能是日本的某時代。
在中文的世界里,所有國際品牌都需要一個好的中文名稱,即便是世界級大品牌也必須如此。蘋果、特斯拉、微軟、推特等,無不為此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
民國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可口可樂被就譯為“蝌蝌啃臘”,這樣的飲料,你能喝得下去嗎?可以設想,如果不是后來更名為可口可樂,即便口感再好,估計也很難打開中國市場。
在譯為“本茨”之前,奔馳還有更悠久的歷史。
1886年1月29日,兩位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獲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專利權,標志著世界第一輛汽車誕生,而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汽車誕生日。
1899年,在一場名為“尼斯之旅”汽車大獎賽上,一輛名為“梅賽德斯·簡單”造型前衛的汽車獲得了第三名。
但無人知道這款車。實際上,它是奧地利駐德總領事埃米爾·杰利內克的賽車。當時,流行以假名字參加比賽,避免比賽失利對產品聲譽帶來影響。
這是他訂購的戴姆勒鳳凰牌轎車,出于愛女之情,杰利內克以他11歲愛女的名字“梅賽德斯”為賽車命名。
梅賽德斯的西班牙語意為“優雅”,他視這個名字為通向勝利的嘉兆,結果正如所愿。
比賽的勝利,促使埃米爾決定將自己的姓氏改為梅賽德斯,并建議戴姆勒將生產的汽車都命名為梅賽德斯。
戴姆勒采納了這個建議。1901年,首輛“梅賽德斯·簡單”開始銷售,正式掀開了嶄新“梅賽德斯時代”。1902年,梅賽德斯正式成為戴姆勒公司的注冊商標而載入史冊。
1926年,戴姆勒公司和奔馳公司合并,生產的汽車命名為“梅賽德斯-奔馳”。
合并后的LOGO,保留了奔馳的月桂枝和梅賽德斯的三叉星,并加上“梅賽德斯”和“奔馳”兩個名字,后來再簡化為三叉星加一個外圈,這又是一段奔馳LOGO的變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