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小伙伴在提問:為什么電腦只裝一個CPU?難道就不能多裝幾個嗎?這樣一來性能不就大幅度提升了嗎?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會有同樣的問題?其實這里估計很多人對這個電腦是不是有什么誤解。誰告訴你們電腦只能裝一個CPU呢?我們之所以平時只看到一個CPU,那是因為這部分電腦是面對的我們普通消費者。你總不能認(rèn)為我們平常看到的電腦是一個CPU,那所有的電腦就都只是一個CPU,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只能證明你們對電腦的了解只停留在家用電腦上面。

我這里告訴大家,電腦CPU是根據(jù)不同用途來定義用多少的。用途和使用場景不一樣,他對CPU的數(shù)量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多顆CPU都用在服務(wù)器上面,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算力需求選擇多顆CPU,這也就是我們平時叫的什么雙路,四路,八路,以及更多。就拿我們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來說,他的CPU就達(dá)到了4萬多顆。這里別說是CPU了,就連GPU同樣都是可以多路運行。只不過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根本就用不上。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年個人PC的性能,他完全可以滿足大眾需求。就拿現(xiàn)在消費級的i9 14900K來說,他一顆的性能都已經(jīng)完全處于性能過剩的狀態(tài)。我這樣給大家說吧,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家庭用戶來說,別說什么i9 14900K,就連i3 10100這樣的處理器都能滿足大部分人需求。試問你們有必要再去裝兩顆以上CPU嗎?就現(xiàn)階段來說,我們普通工作來說基本上4核8線程就夠用了,要求較高的8核16線程就足夠了。你說你去組建一個四路或者八路不也是浪費嗎?與其把錢浪費組建多顆CPU上面還不如直接上一顆高性能CPU更實在。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單顆i5或者R5級別CPU比喻成一輛小轎車速度,單顆i7或者R7 CPU比喻成高鐵的速度,單顆i9比喻成飛機,多顆高性能處理器比喻成火箭。就我們平時是不是一輛小轎車就可以滿足了,想要更快的就去坐高鐵或者飛機,你總不能說為了更快去坐火箭吧?再說了就后期的維護(hù)成本一般人可維護(hù)不起。這個和電腦是一個意思,一顆CPU后期的維護(hù)起來很方便,配件也容易搭配,而多路處理器,后期維護(hù)成本高,并且還需要專門的配件。所以很少有人家用去組建多路CPU。

現(xiàn)在確實有那么一部分人去市面上淘過時的“洋垃圾”志強系列處理器來搭建多路方案。但是他們主要還是追求的還是性價比,畢竟這部分CPU的價格便宜,即便是全部硬件加起來可能也沒有一顆單CPU貴,所以很多喜歡折騰硬件的小伙伴就把目光投向這部分處理器。其實對于這部分志強系列處理器并不是不能用,只要你合理的搭配確實也可以搭建多路方案,只不過沒點電腦基礎(chǔ)的就別去嘗試了。因為翻車的幾率也是很大的。我個人還是那句話,如果說你是一個追求穩(wěn)定的人,沒有什么特俗用途,市面上一顆處理器的性能就完全足夠,根本沒必要去弄什么多顆處理器。對此不知道小伙伴們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