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擅長在微博上“開炮”的李想,最近又在“復盤”理想汽車的2023年。不過,這次的復盤反思有些與眾不同。

李想在微博上指出理想汽車在2023年做得不好的三個地方:
1、銷量不行。37.6萬輛銷量,其中40萬輛都是賣給二手車商的。
2、NOA特別拉垮。只推送給了李想一人,而不是全量車主。
3、做不到某些品牌的車,180時速追尾大貨車,可以把貨車撞到木星軌道上去,自車駕駛員毫發(fā)無損。
并且李想還表示要“知錯就改”。

這條微博表面上是李想在復盤,實際上卻是在調侃和回懟2023年里外界對理想汽車的質疑。
所謂的“銷量不行”,回應的是去年曾經有人質疑理想汽車銷量走高的背后,是將部分新車出廠直接賣給二手車商轉化成銷量,再由二手車商以“準新車”的形式變相降價賣出。李想還曾經對此做出過回應。

實際上,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累計交付37.6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82.2%,是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表現相當亮眼。
而說到“NOA拉垮”,則是指去年理想汽車原計劃是承諾要在年底實現AD MAX城市NOA覆蓋100個城市,結果到12月的時候,李想又改口稱新計劃是12月實現全場景智能駕駛NOA覆蓋全國高速和環(huán)線及100個城市,全場景輔助駕駛LCC全球都能使用。

在小鵬、華為的高階智駕相繼落地的背景下,理想汽車這種“放衛(wèi)星”的做法被人質疑是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技術水平不夠。
至于最后一點180時速追尾大貨車,說的是去年12月,一輛理想L7在廣東清遠追尾大貨車發(fā)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兩死一傷。事故視頻顯示,這輛L7車頂被掀翻,整車癱瘓在路邊,A、B柱也完全斷裂,主駕駛司機被衣服蓋住上半身和頭部。這引發(fā)了公眾對理想汽車安全性的質疑。

隨后,理想汽車公布了該車的后臺數據,顯示發(fā)生事故當時該車未開啟輔助駕駛功能,且車速高達178Km/h,大幅超出AEB工作范圍。但是這依然沒有減少吃瓜群眾們對理想汽車的爭議。
更加刺眼的是,就在理想L7事件之后沒多久,問界M9在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問界M9在兩輛大貨車的前后夾擊下,車輛A、D柱均未變形。

與傳統(tǒng)車企大佬們的謹言慎行不同,雖然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但李想一向喜歡在微博上直言不諱,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這種風格。這次這種復盤反諷,也同樣招致許多網友批評。有網友就認為李想是在陰陽怪氣,也有網友批評不管是不是車輛的原因,都不應該拿有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來調侃。

當然,如果熟悉理想汽車和李想的就知道,這也有可能是李想在為接下來MEGA的上市造勢和引流。
李想為理想汽車定下了2024年銷售80萬輛的目標,這意味著理想汽車2024年的銷量要實現超過一倍以上的增長。雖然李想稱2024年是理想汽車的產品大年,將會有多款新車型推出。但事實上,2024年對于理想汽車來說,壓力山大。壓力來自于華為的AITO問界。

一直以來,李想在很多場合下都坦承問界是理想汽車最大的勁敵。實際上,在2024年1月,問界的月銷量就超過了理想,成為新勢力月銷量榜的新科冠軍。這也是理想汽車近一年多來首次在月度銷量上敗給了其他新勢力品牌。
而理想汽車這邊,在1月罕見的打出了降價3.3萬-3.8萬元的策略,這才保住了月銷3萬輛的成績。雖然說強弩之末有點夸張,但理想汽車目前確實正在經受問界崛起的壓力。

另一方面,MEGA作為理想汽車的首款高端純電車型,最初亮相的時候非常高調,一度引發(fā)了眾多關注。原計劃這款車型是定于今年1月發(fā)布的,但最后又被推遲到了3月發(fā)布。
這或多或少引發(fā)了人們對這款車型的擔憂,一方面是對理想汽車做純電車型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去年年底問界M9上市后大火,因此這被認為是理想MEGA刻意要避開問界M9。
眼下理想汽車已經官宣MEGA將于3月1日正式發(fā)布,但自去年10月亮相之后,已經過去了幾個月時間,中間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春節(jié)假期,這時候MEGA太需要關注度了。李想也需要通過“喊話”的方式來重新吸引用戶關注。

寫在最后:
李想發(fā)文諷刺的背后,既是輿論營銷的手法,同時也反映出當下新能源汽車之間的競爭,從銷量到智駕,已經是愈演愈烈。當其他車企一門心思做純電的時候,理想獨辟蹊徑的專注增程,一著妙棋令其率先從一群新勢力當中脫穎而出。但是,當理想汽車開始進軍純電市場后,既要守住原本靠增程攻下來的市場,又要設法爭奪純電的份額,頭頂還有80萬輛的銷量目標,理想的壓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