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寶馬集團公布了2023年度財報。至此,跨國車企巨頭“御三家”,已經全數亮明了2023年這個異常敏感且關鍵年份的數據。
而對其進行解讀,將有助于我們對這家跨國巨頭未來戰略能有更加充分地認識。
解讀寶馬2023財報
根據寶馬集團官方公布的2023財務數據——
集團在全球交付2554183輛豪華汽車,同比增長6.4%;總營收為1554.98億歐元,同比增長8.3%。毛利約184.82億歐元。
中國市場售出824932輛BMW和MINI汽車,同比增長4.2%,其中純電車型占比約12%。

全年集團總計銷售超過56萬輛為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0.5%;其中純電車型約37.5萬輛,同比增長74.2%。
另外財報數據中還專門提到,其中純電車型在中國市場交付約10萬輛。
雖然上面許多數據提到了百分比,但考慮到不少統計單位有所出入(比如交付數字專指“豪華車”)以及便于閱讀的需要,這里也將2022年的數據和當時的下一年度目標羅列,以供對比。
整個2022年,寶馬集團的總營收超過1426億歐元,同比增長28.2%;汽車產品總銷量略低于24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型215752輛,同比增長107.7%。

而去年寶馬定下的方針,是2023年將全力以赴推進電動化,目標是2023年內將純電動車型銷量在集團總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15%。
那么這個目標是否實現呢?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去年寶馬集團銷售新車中純電汽車的比例為14.68%。如果死摳15%這個比例的話,那么目標并沒有達成,但這個可以俗稱“就差一口氣”的結果也未嘗不能接受。
毫無疑問,如果死摳15%這個比例的話,那么寶馬這個目標顯然是沒有完成的。然而考慮到整個2023年間,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內,自主新能源汽車乃至于自主品牌新銳車型的大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血腥價格戰,能夠實現這一表現是難能可貴的。
那么,2023年寶馬在國內市場遇到了什么狀況呢?
風起云涌的中國市場
2022年全年,寶馬集團包括合資品牌以及進口車,在中國市場銷售量略超過79萬輛,其中純電汽車為41886輛,占比僅5.3%。
但僅僅過去一年的時間,總量不但漲了4.23%,純電車型的占比還提升到了12%。
不過必須引起重視的是,無論銷售總量的增長還是純電車型的占比,去年的中國市場多少都扯了整體數據的“后腿”。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總量,占比達到32.3%的情況,是寶馬最重要的全球單一市場的情況下。

此外,即便上述這種低于平均值的成績,仍舊是花費了相當的代價。
根據筆者去年下半年訪店所了解到的情況,包括北京、天津、哈爾濱、襄陽、珠海、廣州、深圳、昆明等地,即使最新的3系2024款車型(座艙顯示界面以及車機系統大改),起售價格最低不到22萬元。而指導價則是29.99萬元,折扣幅度達近8萬元。
實際今年5系2024款上市以后,雖然折扣幅度遠比新3系要低,但各車款仍有3萬的優惠(指導價43.99起)。
事實上,即使去年中國市場12%的純電車型銷售占比,也離不開大額讓利的拉動。例如i3車型,各配置讓利均在十萬以上。
然而上述操作,也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去年的狀況,已經不需要筆者在這里累牘。實際上,包括寶馬在內的BBA三家乃至于旗下豪華品牌,以降價換銷量是個標準操作。
然而與部分已經處于虧損線上的合資品牌相比,寶馬有著相對充足的利潤空間。實際上,在經歷之前二十余年的合資品牌高溢價時代,目前中國市場內汽車的價格,只是在向著一個符合人均收入比的合理空間起起落落,然后在一個相對合適的時機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恢復穩定。

基于這一點而言,類似寶馬這種豪華品牌,顯然是比一般合資品牌具有更大的優勢,相信是可以順利趟過這一關。
繼續在中國“加碼”
在本次財報中,有很多地方也體現出了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例如說,在整個2023年間,寶馬進一步強化了在華研發體系:
7月份上海研發中心再次升級;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也在去年正式啟動,強化了寶馬本地化新能源車的開發和驗證能力。該設施擁有19個新的實驗室,其中17個專門用于測試新能源車;去年年底,升級后的EMC電磁兼容實驗室在沈陽研發中心啟用,通過堪比航空級別的干擾和抗擾性實驗,為數字化時代的BMW產品打造更強大的“免疫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