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平權”在汽車市場深入人心,尤其智能化、電動化讓這樣的平權進行得更為徹底,智能汽車入手門檻降低自然能普及到更多普羅大眾。
換個角度看,這種平權也是對當下車市“卷”的一種映射,而當車身越來越大、出“奇招”追求空間的極致舒適時,這實際上也是卷空間、或者說追求空間平權。目前,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的就有翼真L380,號稱“空間王者“。作為MPV來講,空間原本就是該品類車型的一大賣點,L380到底將空間舒適度卷到怎樣的程度了呢?
“SOA”架構賦能L380“空間平權”
之所以強調空間,一是其作為MPV車型屬性使然,二是翼真汽車搞出了全球首個空間導向型純電架構“SOA”,L380正是出自此架構。在此架構加持之下,整車有不錯的空間利用率,看幾組數據會更直觀。
整車長度超過5.3米,車內有效長度3974mm,將近4米,讓車內多得到近半米的空間,整車得倉率為75%,對縱向空間的高效利用帶來的好處是讓三排與二排同樣擁有足夠充裕的腿部空間,而不是像傳統MPV第三排的“小板凳”。數據上,其第三排空間達到940mm,已經優于部分豪華行政旗艦轎車的二排空間,也就是實現了二三排平權。
李書福與丁磊體驗之后也說其第三排確實照顧到了經常落座此位置的工作人員。由此可見,空間平權帶來的不僅僅是對舒適度的追求。
同樣來自“SOA”架構的福利,L380在第三排坐人后,居然還有1100L的行李艙。而事實上,因為尾部下沉式地板設計,甚至還有第四排可以隱藏在行李艙底板下。
現在來看,L380空間確實很具備想象力!
“開辟空間品類藍海”也許不是口號
縱觀依然“我行我素”的其他MPV產品,現在回頭來看,L380要”開辟空間品類藍海、引領MPV新潮流“之類的傳播術語,可能并不是一句口號。
進一步看,L380還有大于1.13平的人均座艙面積,數據上居然超過了空客A380的人均座艙面積。此外,座艙布局還有6種,可實現3-8座靈活空間創變,這得益于其純平地板、三等分、1.93米的滑軌等帶來的功能外溢,靈活的空間布局有耳目一新的體驗感。此時再看看GL8等,會有代際差的既視感。
雖然MPV市場相對小眾,但近年來新車陡增,連穩坐銷冠多年的GL8都已經被新能源MPV拉下馬,可見競爭之激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再做同質化、堆配置之類的競爭顯然意義不大。L380將突破點選擇在空間上,這里不僅是所有MPV都會聚焦的點,也是比較容易出成績的地方。
結合其空間專屬架構、二三排具體數據看,其表現確實不錯,商務接待、家庭用車都需要這樣的空間。開辟“空間”新品類不是噱頭!
售價30萬往上,L380機會也很大
售價上,L380官方指導價37.99萬-47.99萬,當然也給出了限時成交價34.99萬起。作為中大型電動MPV來講,售價30萬往上似乎已經成了主流車企們的共識,就配置、安全等方面來講,L380綜合素質也可圈可點,只是其空間相對其他MPV來說太過突出,而“空間平權”又抓住了MPV用戶訴求的關鍵點。以點破面,L380并非不可能。
市場數據方面,近兩年MPV的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徘徊在10%左右,相對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47%,這意味著新能源MPV增長空間巨大,比如騰勢D9銷量的快速增長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對L380來說,所蘊藏的機會似乎同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