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視頻號成為全網首個對數字人直播亮起紅燈的平臺。其最新修訂的達人直播細則明確將“掛機錄播”內容重新定義為“非真實直播”,并明確指出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的虛擬形象進行直播均屬于違規行為。這一舉措無疑給正在興起的數字人直播帶貨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數字人技術的興起,曾讓許多人看到了未來商業模式的新可能。特別是在直播帶貨領域,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數字人主播被寄予厚望,希望能解放生產力,降低成本。然而,視頻號的這一動作卻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數字人直播的技術仍不成熟,市場接納度不高,且面臨著合規監管的嚴峻挑戰。

從技術層面來看,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一些高質量的數字人出現,如AI劉強東等,但它們的實際觀感仍然無法與真人相比。數字人主播的僵硬、不自然,以及缺乏與觀眾的深層次互動,都使得它們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大多數嘗試數字人帶貨的企業都以失敗告終,這也證明了數字人主播在商業化道路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數字人直播還面臨著倫理和合規的挑戰。數字人不是真人,它們所說的話無法被視為真實可信的信息。這不僅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數字人主播的信任度降低,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法律糾紛和社會倫理問題。因此,短視頻平臺對數字人直播的態度都相當謹慎,不愿輕易給予流量扶持。

盡管數字人直播的商業化道路充滿挑戰,但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技術沒有前景。一些成熟的數字人IP,如虛擬偶像等,已經在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然而,打造一個成功的數字人IP同樣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長期的運營。從研發成本到后期運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因此,數字人IP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