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對決,23歲的小將鋒銳依舊,61歲的老將機敏靈動。比賽結果大家都不意外,但所有人都感受到她是真的在享受這場奧運比賽。直播解說激動難抑地評價:“世界第一”和“世界唯一”在這一刻其實也完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薪火相傳。
7月31日,倪夏蓮(右)在比賽中
01
“用我的打法,幫你戰勝他們”
而就在這場比賽前一天,倪阿姨還在用自己的打法給即將參加混雙決賽的孫穎莎和王楚欽做陪練。
混雙決賽的對手是朝鮮組合李正植/金琴英,他們長時間沒有參加國際比賽,被球迷們稱為“神秘之師”。左手橫板的金琴英正手反膠、反手長膠的特殊打法更是讓很多對手不適應,而此次參加奧運會的選手中與她打法最為相似的正是倪夏蓮。北京時間7月30日,“莎頭”組合拿下中國乒乓球歷史上首枚奧運會混雙金牌。混雙決賽開始前,倪夏蓮出現在王楚欽和孫穎莎的熱身臺前,陪中國隊員適應長膠的球路。
倪夏蓮的打法和朝鮮組合的金琴英十分類似,為了續寫中國乒乓的榮耀,她無私地給王楚欽和孫穎莎做陪練。
“我要給孫穎莎和王楚欽做陪練了,中國隊跟我提出來,其實他們也挺有顧慮的,我都理解,因為我要跟孫穎莎31日打單項比賽,但是我呢,真的一點都沒有猶豫,我覺得沒有祖國的培養,沒有中國隊對我的培養,我算什么呢?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去回報祖國,回報中國隊,為他們在奪取冠軍的路上掃除那么一點點障礙,我是非常非常幸福的。”
是對手,也是可敬的“戰友”,倪夏蓮的表態感動了無數網友。
混雙決賽之后,倪夏蓮又表示這是“應該的”,“拿下了金牌,多么不容易,現在大家都可以放心了。”不少人在其賬號下留言,感謝她的“大格局”。
02
從花季到花甲,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1976年,13歲的倪夏蓮在上海業余體校的學習,隨后在1978年加入上海隊,并在1979年入選中國國家乒乓球隊。1983年第37屆的世乒賽中,她與隊友曹燕華、耿麗娟以3:0戰勝日本隊,取得女子團體冠軍,并與郭躍華搭檔獲得混雙冠軍。
倪夏蓮年輕時的照片。圖源:新華體育視頻截圖
1986年,倪夏蓮從國家隊退役。離開國家隊后,倪夏蓮回到上海,進入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英語班讀書。那時候,她依然時常做有關乒乓球的夢,始終未曾忘記自己心中的熱愛。又過了幾年,她決定出國,到盧森堡再打乒乓。
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37歲的倪夏蓮代表盧森堡出戰,終于圓了自己的奧運夢。
2002年拿到歐洲女子單打冠軍之后,倪夏蓮漸漸淡出乒壇。然而,當人們一次次以為她要退役時,她又連續參加了四屆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
巴黎奧運會是倪夏蓮的第6次奧運之旅。40余年的職業生涯,歲月改變了倪夏蓮的容顏,隔網相對的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她對乒乓球運動的理解和熱愛,似乎要比金牌更能打動人。
“莎莎打得太棒了,打得我完全找不到邊,但我很努力,你看到了吧。”走下賽場,倪夏蓮笑言本屆奧運會足夠享受:“我的第一個夢想是參加奧運會比賽,第二個夢想是贏一場比賽,第三個夢想是與孫穎莎比賽,都實現了!”
倪夏蓮在與孫穎莎的比賽中
當最后一球打完,倪夏蓮雙臂張開,臉上未見絲毫沮喪之情。她先是依次與孫穎莎及其教練邱貽可握手致意,而后興奮地與丈夫兼教練托米相擁慶祝。此刻,現場觀眾集體起立,向這位老將致以長久的掌聲。
在東京奧運會時,記者曾問倪夏蓮:過去中國球迷叫“海外軍團”,說狼來了,要搶中國人的金牌了;現在很多人叫你們“海外使團”,是在傳播中國乒乓、中國形象和中國文化。應該怎么看?
性格開朗的倪夏蓮回答:“奧運會確實是激發愛國主義情懷的舞臺,如今中國球迷、中國老百姓變得越來越寬容,越來越理性。我覺得,這和我們的經濟發展、文化修養不斷提升密不可分。”這位兼有“盧森堡媳婦”和“中國女兒”雙重身份的乒壇老將雖然加入了盧森堡國籍,但始終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在奧運會展示的是中國人的形象:“我代表盧森堡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打球,我的臉和頭發,代表的就是中國的形象,我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上海人。”
四十多年前,倪夏蓮就為中國隊拿到了最高榮譽,自己成為了混雙、團體的雙料冠軍;四十多年后,她在歐洲的堅持以及在中國網絡的火爆,讓我們看到了她向全球推廣普及乒乓事業的努力。
中國網友對于倪夏蓮的熱情與喜愛,也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中國人對奧運精神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金牌和成績階段,而是在向生活和熱愛延伸,顯示出中國人當下更開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心態。
03
“never say never”
下一次奧運會還會再戰嗎?當這一問題再次被提起,倪夏蓮依然沒有用簡單的是或否回答。“三年前我都沒想到會在這里,never say never。”
大家都明白,倪夏蓮能打到這次奧運會,從體力與精力上來說已經幾乎到達極限,始終支持著她向前走的,是對乒乓球事業純粹的熱愛。
從競技的角度來說,倪夏蓮自己很清楚,她的打法不夠先進,打不出高質量的旋轉了。
時間帶來的重重壁障難以翻越,訓練強度是最大的問題。她的體力已經遠遠不及年輕選手,每一次的訓練都是跟逐漸衰老的身體對抗的過程,練得少狀態達不到,練多了又非常容易受傷。而賽場之外,她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愛人,一個花園的主人,她還有遼闊的人生,有需要她的家庭,不能輕易受傷生病。
她已經盡量把最多的自己留給乒乓球了,這已經足夠了。
倪夏蓮在視頻中宣布自己參加巴黎奧運會。圖源:倪夏蓮社媒
但就和體育競技沒有“應該”一樣,沒有人,包括她自己也并不保證,這就是她最終的謝幕了。
而倪夏蓮,還是舍不得去想那個問題的答案。她在直播中與網友聊天,說自己還是會保重身體,也尊重自己的年齡,能打一天就開心一天,享受每一刻。
那就讓這個答案仍然保持未知吧。倪夏蓮阿姨,希望下次見!無論是在賽場,還是在你的花園。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