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介紹OLED顯示器的時候,眼尖的讀者和用戶,應該看到我們提到了一個不常見的新規格——CMR了,很多人對CMR這個規格參數感到迷茫和不解,大家都知道分辨率、刷新率、峰值亮度、響應時間、對比度這些規格,什么時候又冒出了一個CMR?這很好理解,因為CMR這個規格其實也就這幾年由VESA提出,并且通過VESA認證的顯示器產品也不算很多,大多數顯示器包括Mini LED顯示器都沒有區認證這個標準,自然也不會宣傳,那么用戶當然就不知道了。
CMR全稱是ClearMR,如果翻譯過來就是清晰度運動比率,和VESA其他認證標準一樣,這個認證的數值也是越好越好,目前最低為CMR3000,最高為CMR13000。簡單來說,VESA希望通過這個規格認證,來判斷顯示器在運動狀態下的清晰度水準,按照VESA的話來說,每個標準從肉眼上識別都比上一個標準在動態下更清晰。
VESA是希望通過CRM標準來取代傳統的屏幕響應時間這一個指標,讓無論是顯示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是其他設備,在顯示屏的運動模糊性能方面更加清晰和透明。不錯,這個規格的認證不能完全取代屏幕響應時間,但的確能為用戶了解運動模糊以及動態清晰度提供一個更透明更直觀的方式。
既然說到屏幕響應時間,那么我們就得多說幾句,通常目前的屏幕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從顯示一種顏色到轉換成另一種顏色時所需要的時間,對于液晶來說考慮到其工作原理,響應時間就顯得很重要了。響應時間更快,顯示器切換顏色的時間就更快,用戶也就相對不容易感知到顯示器正在切換顏色的過程。而如果響應時間慢了,切換顏色不夠快,甚至容易被人眼感知到,那么最直觀的畫面就是運動畫面下我們能看到畫面的拖影。
現在廠商喜歡用GtG來表現響應時間,也就是灰階到灰階的時間,這是目前公認響應時間最準確也是最能體現顯示器性能的方案,除了灰階到灰階的時間,也包括了傳統黑到白到黑的響應時間,目前普通的Mini LED顯示器通常能做到1ms,而OLED顯示器則能做到0.03ms,基本上都是看不到畫面的拖影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拖影和模糊是兩個概念,顯示器畫面沒有拖影,不代表就一定非常清晰。既然GtG的響應時間可以反映顯示器的拖影問題,那又如何反映運動畫面的清晰度呢?一些廠商非常雞賊地弄了另一個響應時間標準——MPRT。是的MPRT其實和GtG響應時間沒什么關系,它也無法體現出顯示器在拖影上的表現水準,它的意義其實就是用于衡量畫面的動態清晰度。
MPRT全稱是Moving/Motion Picture Response Time,意思是動態畫面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畫面會在人眼中停留多長時間。在正常情況下,MPRT響應時間與顯示器本身的幀間隔時間是一樣,比如一個60Hz的顯示器,就是1000ms除以60Hz就是16.67ms,所以刷新率越高,MPRT的數值就越好,但這么多顯示器1ms的MPRT響應時間是怎么做到的呢?當然是加黑幀了,再每幀畫面后再插入一幀全黑的畫面,從而縮短原本那幀畫面被人眼看到的時間。這樣,原本一幀畫面在人眼停留的時間短了,感覺自然就清晰了,如果一幀畫面在人眼中停留的時間長,那么表現出來的感受就是模糊了!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顯示器廠商實際上就是用MPRT響應時間來表現顯示器動態下的清晰度,但這種補黑幀的方式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假1ms響應速度”,不能反映出顯示器本身在動態下的清晰度水準。而且MPRT和GtG其實是兩個概念,但都被稱為響應時間,也容易讓人混淆。所以在運動畫面清晰度上,大家通常是認為刷新率夠高、響應時間夠快以及過沖(OD)越低,就應該有更好的表現,但實際上顯示器領域之前在這部分并沒有一個權威公正的標準。
所以VESA可能是看到這個商機——既然沒有標準我們來建一個標準,不就可以收錢驗證了?所以VESA在幾年前開始用這個CMR指標來表示清晰像素與模糊像素的比率。最早是從CMR3000到CMR9000,這兩年OLED顯示器崛起,CMR最高標準也提升到了13000。同時VESA也在自己官網DISS了MPRT這個技術,表示當前MPRT無法反映模糊的真實性質,因為僅基于時間的指標無法解釋許多圖像增強和模糊緩解技術,例如過度的過沖和欠沖,這些技術會產生對圖像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的偽影和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