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德系三劍客”奔馳、寶馬、奧迪在豪華車市的統治地位不可撼動,而如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昔日的“霸主”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力求守住市場份額。2024年以來,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的價格基本都“大跳水”,一直到臨近年末,豪車降價之風甚至越演越烈。然而,盡管很多高高在上的豪車價格已經前所未有地“親民",但是銷量依然疲軟。就比如以下三款車型即使最高優惠幅度達到了12萬元,祼車價最低才19.50萬元起,已經低到了以前不敢想的水平,卻依然賣不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它們的銷量如此慘淡?

北京奔馳EQA
指導價:32.20萬
優惠幅度:最高優惠12萬元
終端參考價:20.2萬元起
作為一線豪華品牌,奔馳在燃油車市場可謂叱咤風云,二線豪華品牌就算擠破腦袋也無法撼動它的銷量。可是到了新能源領域,降價12萬元的奔馳EQA依舊沒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與它在燃油車市場的表現天差地別。據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奔馳EQA累計銷量才2387輛,月均銷量不足240輛,其中,10月銷量僅有94輛,而且是在一口氣降價了12萬元的情況下,這樣的表現確實有點打臉。作為對比,比亞迪宋PLUS、Model Y在10月分別賣了43192輛、36204輛。

作為奔馳EQ家族的入門車型,奔馳EQA的售價為32.20萬元,目前最高優惠12萬元,裸車價直接降到了20.2萬元,這降幅簡直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按理說這樣的售價,加上奔馳的品牌背書,要想成為明星車也并非難事。然而,奔馳EQA上市后,卻得到網友一致的“不厚道”評價。奔馳EQA是油改電的車型,是基于燃油車奔馳GLA燃油車改進而來的純電動版本,保留了奔馳傳統的設計語言,顏值設計沒有什么新鮮感可言。其長寬高分別為4463/1849/1619 mm,軸距為2729mm,這樣的尺寸相較于同級別宋PLUS新能源、大眾ID.4 X等車型,完全沒有優勢。

智能化方面更讓人無語了,車機搭載的還是奔馳老掉牙的MBUX系統,而且連全速自適應巡航這種同級別車型的標配都沒有。而動力方面,搭載的電機輸出功率為140kW,峰值扭矩為380N·m,0-100km/h加速需要8.6秒,在當下電動車動輒5秒內破百的年代,這成績屬實有點拿不出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細分的今天,消費者對于車輛的空間、智能化、性能等方面有著更加明確和個性化的需求。然而,奔馳EQA似乎并未充分考慮到這些變化,導致其在市場上難以找到明確的定位,難以滿足特定消費群體的需求。

此外,除了產品力原因之外,還被屢次曝光質量問題,比如續航里程不準、充電故障、無法啟動等,這無疑讓奔馳EQA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雖說目前奔馳EQA降價大,20萬出頭就可以擁有,但是售后的保養可不便宜,一次小保養上千元,跟大幾十萬的奔馳旗艦一樣,這無疑增加了使用成本。在目前國內汽車市場上,20萬元左右出色的新能源車型真的太多,它們不管是外觀、內飾還是科技配置、動力以及續航等方面都更有優勢。在電動化的這條賽道上,可靠的電氣化和智能化技術才能獲得民心,如果沒能拿出亮眼可靠的成績說服消費者,遲早會退出市場也不一定。
華晨寶馬iX1
指導價:29.99-33.99萬元
優惠幅度:最高優惠11.89萬元
終端參考價:19.50萬元起
寶馬X1絕對是BBA入門車系里的佼佼者,但是這說法也僅限于燃油版車型,至于寶馬iX1的銷量就一個字——慘!作為“寶馬X1”車型的電動版,寶馬iX1自2023年8月上市以來,月銷量從來沒有突破1900輛。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寶馬iX1累計銷量為9257輛,月均銷量不足930輛,其中,10月銷量為1290輛。要知道,目前寶馬iX1在終端優惠幅度也很大,最高可享受11.89萬元的降價優惠,最低起售價已經降至19.5萬元,這價格簡直就是白菜價了。可即使如此,看完近一年來寶馬iX1的銷量數據發現,其最好的單月銷量數據也只有不過1831輛。

明明燃油版的寶馬X1銷量這么好,為啥到了純電版卻這么慘淡。不可否認,寶馬iX1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有所突破,其長寬高分別為4616/1845/1641 mm,軸距2802mm,也很好地保證了車內空間。但在配置方面,寶馬iX1顯得有些吝嗇,尤其是許多實用的配置都需要額外選裝,比如疲勞駕駛提示、內置行車記錄儀、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保持等,而這些配置在同級別純電SUV中通常都是標配。動力方面,配備了前后雙電機的動力總成,最大功率313馬力,最大扭矩494牛·米,配合電動四驅系統,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5.7秒,性能表現也不差,但售價33.99萬元的車型,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僅有450公里。

要知道,20多萬的特斯拉Model Y,不僅起步續航就有554km,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更是要強過寶馬iX1很多。顯然,面對國內新勢力和特斯拉的強勢競爭,寶馬iX1在市場上的存在感并不強。而且在這個領域里,還有發展勢頭較強的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都是多品類、多產品、多動力的布局緊湊型市場,不僅技術成熟,且價格更加的親民。即使是放眼整個合資品牌,還有大眾、豐田、本田、別克等旗下純電車型,也都比寶馬iX1便宜不少。

由此,可想而知,如今想要在純電動的SUV市場里生存下來,是有多困難了。即使目前寶馬iX1終端優惠11.89萬元起步,最低19.50萬元就能買到這款車型,但相比同級車型缺乏亮點,續航表現一般,配置水平較低,尤其是許多實用配置都需要額外付費選裝,這使得寶馬iX1在同級別車型中的競爭力大打折扣,這左右了很多人的選擇,自然銷量就好不到哪里去。除非寶馬iX1能夠在配置和續航方面做出實質性改進,否則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上汽奧迪Q5 e-tron
指導價:29.85-43.25萬元
優惠幅度:最高優惠8.7萬元
終端參考價:25.35萬元起
上汽奧迪,是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第二個合資伙伴,成立于2020年底,在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里,就上市了A7L、Q5 e-tron和Q6三款新車。雖然新車一個接一個,但是銷量卻都沒啥起色,在燃油車市場,A7L和Q6不溫不火,在新能源領域,Q5 e-tron更是無人問津。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奧迪Q5 e-tron累計銷量為4010輛,月均銷量才400輛,其中,10月份銷量為700輛。反觀一汽奧迪Q5L,在10月的銷量為13807輛,奧迪Q5 e-tron甚至趕不上同門兄弟的零頭。

奧迪Q5 e-tron是一款由上汽奧迪生產和銷售的中大型豪華純電SUV。作為一款純電奧迪中大型SUV,目前奧迪Q5 e-tron從接近30萬降到25萬多,然而,銷量表現并未因此而有所改觀。如果從產品實力上看,奧迪Q5 e-tron并不遜色,比起奔馳EQA系列三兄弟來自油改電平臺,上汽奧迪還是有誠意的,Q5 e-tron是基于大眾MEB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其長寬高分別為4876/1860/1675 mm,軸距達到了2965mm,相比一汽奧迪Q5L,其尺寸更大,并提供6座和7座兩種座椅布局,滿足不同家庭的出行需求。

內飾方面,配備10.25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和11.6英寸的中控屏幕,并標配Wi-Fi熱點、語音分區喚醒等常見功能。內置Mobileye EyeQ4芯片,搭載車載MMI智能系統,還帶有充電管理和車輛監控等功能。此外,還配備了360度全景影像和L2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動力方面,沿用了ID.4或ID.6的電控四驅系統,最大功率306馬力,配合三元鋰電池組,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可達560公里,百公里加速最快為6.7秒。

盡管奧迪Q5 e-tron在空間、配置和動力上都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在內卷到極致的豪華新能源市場,上汽奧迪Q5 e-tron的競爭力要遜色很多。就比如續航方面,目前國產品牌已經全面采用800伏高壓電氣化構架,續航里程被推到了800公里左右,而奧迪Q5 e-tron的續航里程最高只有560公里沒有任何優勢。在燃油市場,要買豪華品牌根本繞不開BBA,但是在新能源市場卻完全不同,消費者對BBA沒那么強的認同感。因此,比起購買上汽奧迪Q5 e-tron,他們更樂意選擇蔚來ES6、理想L系列,或者也可以購買售價更低的Model Y。
車叔總結
過去很多年,豪華車在中國市場年年漲價,很多車型甚至加價難求,但隨著汽車行業“價格戰”蔓延至豪華車市場,即使是一線傳統豪華品牌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環境中,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在脫離產品和市場的支撐下實現長久發展,車企想要提升這些車的銷量,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不然,就會像上面三款車型一樣,即便優惠幅度如此巨大,仍然無法拯救它們的銷量。最后,大家對今天這三款車型還有什么看法,歡迎一起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