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青島出了個新政策,買二手房也能用公積金付首付了。我一個朋友剛在青島看房,說以前只能用公積金買新房,現在連父母的錢都能一起提出來湊首付,壓力小了不少。同一時間,廣東那邊深圳、珠海這些城市也搞了個合作,以后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公積金能在不同城市用,不用再為異地買房發愁。
青島這次改得挺實在,除了買二手房能提錢,連老房子裝電梯也能用公積金。我老家樓下的張叔說,他們單元樓想裝電梯,但每家要出好幾萬,現在能用公積金分攤,好多老人終于能下樓了。不過政策里有個細節,只有自己或直系親屬出錢的部分才能提,要是整棟樓一起湊錢,可能還得自己想辦法。
廣東那邊的“同城化”聽著挺新鮮,但實際操作好像還有坎兒。我表哥在深圳上班,想在江門買房,按新政策應該能用深圳的公積金貸款,但聽說江門那邊額度低,深圳的公積金存了幾年才能用,流程也不清楚。中介說現在跨城辦貸款得兩邊跑,材料要準備雙份,時間拖得比以前更長。
全國其他地方也在動公積金政策。大連把首付比例降到兩成,天津、蘭州現在連自由職業者都能交公積金了。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剛加入,說以后可能也能用“商轉公”省利息,不過他吐槽說申請流程復雜,得跑好幾次才能辦下來。中山那邊還能用公積金買法拍房,但法拍房本身風險大,加上貸款限制多,實際用的人好像不多。
專家們對這些政策看法不一。有人說青島新政能救活二手房市場,畢竟現在二手房交易量一直在跌。但也有專家提醒,光靠公積金支持可能不夠,年輕人收入低,就算首付能湊齊,月供還是壓力山大。大灣區搞公積金互通是好事,但不同城市房價差太多,深圳的公積金到江門可能不夠用,反而讓低房價地區的人更難買房。
數據倒是有點好消息。今年前幾個月全國50個大城市新房賣得比去年多了3%,雖然增長不多,但至少沒再往下掉。公積金繳存人數也漲了,去年有1.76億人交著,存了10萬多億。不過這些錢大部分還在賬戶里,真正用的人可能還是少數。
現在各地政策五花八門,但問題還是不少。比如靈活就業的人雖然能交公積金了,但公司不給交的,自己掏錢存可能更吃力。跨城用公積金雖然方便了,但不同城市的貸款額度、利率還不統一,算來算去還是麻煩。
青島那個加裝電梯的政策挺好,但具體怎么操作沒人詳細解釋,老小區居民怕流程太復雜,都不敢申請。二手房首付提取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房價高,光靠公積金首付還是不夠,還得找親戚借或者貸款。
專家說公積金要轉型成綜合居住保障,但普通人更關心現在能不能用上。比如租房能不能提更多錢,或者多孩家庭能不能多貸點款。現在這些政策零敲碎打,感覺還沒形成系統,有時候這邊開了口子,那邊又有新限制。
公積金賬戶里的錢越來越多,但真正能用上的場景還是有限。年輕人想買房,公積金能幫點忙,但房價漲得快,光靠這點錢杯水車薪。老房子想改造,政策支持了,但具體怎么申請、找誰審批還不透明。
現在各地都在試,青島試二手房,廣東試跨城,其他地方試靈活就業。但政策落地后效果如何,還得看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跨城貸款到底能不能直接用,租房提取能不能提高額度,這些細節不弄明白,政策再好也白搭。
公積金政策改來改去,核心還是讓普通人住得上房。但房價、收入、政策之間差得太大,單靠公積金調整,可能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