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色彩,隨著中華文明的變遷而不斷發展沉淀,是一整套飽含中國人千百年來歷史經驗的藝術、文化和生活體系。斑斕國色里,是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意象和生動的情感積淀,既有古人對變動世界的理解,也有文人墨客對雅致的執著,更是貼近百姓生活,融入普通人精神世界中的質樸追求。從春色漸濃到夏意初現,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國色江南”展覽在包玉剛實驗學校、民辦平和學校等國際學校舉辦。展覽期間還邀請上海大學專家做“古詩詞與江南色”講座,邀請青年插畫師帶領學生用傳統色彩臨摹創作宋代花卉作品,親身實踐傳統藝術。
展覽現場
中國傳統色不單純是靜態的美,而是傳統文化面向社會、面向每個人的入口。正因其內涵包羅萬象,中國傳統色又具有鮮明的地域屬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孕育一方色彩。從國色到江南色,便是從中國傳統色出發,聚焦江南的自然風物、詩詞書畫、民間風俗中那一幅幅色彩景觀。江南色彩,在傳統色的象征含義基礎之上,更強調自然清新、溫婉柔和、平淡天真的生活美學,在雅俗共賞、美美與共的境界上獨具一格。
“國色江南——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色彩”系列活動
江南文化,也是上海文化的重要面向。為更好傳播傳統文化,發揚江南文化,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指導支持下,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單位及藝術界人士,共同推出“國色江南——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色彩”系列活動,通過線下展覽、線上聆聽、文化座談、美育實踐、文創聯名等形式,邀請公眾共同感受江南美學,理解傳統文化底蘊。
參觀者欣賞“江南色”
主題展覽“國色江南”,是以江南四季傳統色譜為線索,從古畫、古詩詞中的江南自然風物里汲取養分,包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主題,展現中國傳統色中的文化韻味與高雅風格,成為傳統文化學習與美育實踐的生動“教材”。學生們沉浸在季節、色彩、風物構成的文化風景中,學習到江南色彩與江南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現代價值。這樣的綜合性經驗不僅有益于國際學生的自身發展,對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青年插畫師帶領學生用傳統色彩臨摹創作
“古詩詞與江南色”講座
為響應“江南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文藝出版社還將通過多種途徑將“國色江南”活動與理念推向公眾:與上海古曲演奏藝術家合作,為讀者呈現“聲色江南”;邀請專家學者舉辦“江南傳統文化”講座;結合江南文人詩書畫印,推出詩畫箋紙、印章等藝術家聯名文創衍生品等,持續深入提煉江南文化特有的美學精神,多維度地向大眾傳播傳統色彩文化及其背后的歷史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