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海外首個儲能超級工廠落地中國,開工在即。
5月1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官方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建設項目獲發施工許可證,這意味著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即將開工。
據介紹,工廠計劃于2024年5月開工,2025年一季度就要實現量產。該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GWh)。
特斯拉CEO馬斯克此前在2023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長速度將遠遠快于電動車業務。 在2024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再度提到了這個觀點。
多位行業人士向記者分析稱,特斯拉之所以選擇來華布局儲能工廠,是因為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產業鏈,且投資環境良好。Megapack的主要用途分為公用事業和大型商業項目兩個方向。盡管如此,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落地依舊可能搶占高端市場,加速行業競爭和產能出清。
(特斯拉儲能項目的離網控制軟件,可通過控制能源資產以自主維護電網穩定性并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特斯拉)
國內新能源產業鏈齊備、投資環境良好等優勢吸引工廠落戶
特斯拉之所以來華布局儲能工廠,離不開中國產業鏈齊全。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向記者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和最全面的生產企業,無論是市場需求,產品工藝,還是技術人才都具備先發優勢。特斯拉儲能長期與其光伏,新能源汽車打造閉環銷售及產業鏈,未來必然會在中國也打造相關產業鏈,因此在中國建立儲能工廠有其必要性。
不僅如此,我國政府對新能源與儲能的支持力度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40%,而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已經突破50%,相比于美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足10%有明顯優勢,儲能同樣受到政策明顯扶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產業鏈,包括電池原材料供應、電池制造能力、配套零部件生產等,這有利于特斯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之一,正在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并大力發展儲能產業以應對電網調峰、平滑波動的需求。隨著中國“雙碳”目標的推進,儲能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為特斯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他看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成功,與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積累了豐富的本地化生產和運營經驗。在此基礎上拓展儲能業務,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協同效應。
上海臨港新片區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物流條件以及臨近港口的優勢,便于特斯拉儲能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生產電池更面向B端 可作為備用電源
此次在華建設儲能超級工廠,主要用于生產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
記者梳理發現,Megapack每臺機組可存儲超過3.9 MWh的能源,足以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
Megapack的主要用途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公用事業,二是大型商業項目。
舉例來說,在公用事業方面,霍恩斯代爾能源儲備運營的前兩年創收1.5億美元,為南澳大利亞州有效供電。霍爾斯灣的設備目前正在參與英國能源交易,占地不到2400平方英尺的場地即可存儲15MWh能源。夏威夷可愛島合作項目中,52MWh能源儲備搭配13MW太陽能發電,為該島提供了能源轉換方案,每年可減少160萬加侖的化石燃料的燃燒。
而在大型商業項目方面,近畿鐵道上安裝了大阪鐵路服務應急備用電源,發生公用電網斷電時,可使所有列車到達最近的車站。內華達山脈酒廠中擁有自行存儲清潔能源,以備能源價格高或無太陽能生產條件時使用,從而節省數十萬美元。
張孝容提到,Megapack主要客戶群體將以B端用戶為主,包括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獨立電力生產商、大型工商業用戶以及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商。這些客戶通常需要大規模儲能系統來平衡電力供需、穩定電網、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或作為備用電源。
對于目標群體,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補充稱,也會有一些C端用戶購買Megapack進行家庭儲能。
屈放則提到,目前Megapack的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根據特斯拉的預測,全球最終將需要240TWh的儲能容量。
特斯拉入局加速行業競爭和產能出清
屈放表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的規模將達到數千億美元。
如今,國內造車企業已紛紛布局儲能行業,加之原有的寧德時代,華為等企業,未來儲能市場必然加速行業洗牌,同時也促進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研發。特斯拉布局儲能產業其實較早,在2015年就已開始布局儲能行業,而近幾年其儲能產業發展較快,目前已經占據市場9%的份額。尤其在美國已經與LG平分天下。未來其重點工作將逐漸向儲能市場傾斜。
但也正因如此,目前國內儲能市場在急速擴張后,存在產能過剩隱憂。屈放提到,儲能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儲能電池價格一路走低,目前很多儲能企業已經出現虧損的現象。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將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捆綁銷售的模式無疑對單個產品生產企業產生較大的沖擊。加之其品牌溢價優勢,更容易造成市場加速競爭的局面。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新技術仍在逐漸走向市場,落后產能在加速淘汰。企業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成本控制方面展開競爭。特斯拉的入局無疑會加速行業競爭和產能出清。
張孝容提到,全球儲能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競爭格局,既有專業儲能廠商如特斯拉、LG Energy Solution、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也有傳統電力設備制造商、電力公司、能源服務提供商等跨界參與。市場按技術路線可分為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多種類型,各技術路線各有優劣,適用場景不同。
一方面,特斯拉可能會搶占高端市場,擠壓其他高端品牌份額;另一方面,其規模化生產和成本控制能力可能推動市場價格下行,影響行業整體利潤率。此外,特斯拉可能會帶動行業標準的提升,推動行業向更高技術水平、更優服務模式發展。
而在安光勇看來,儲能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各家企業在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市場開拓、項目執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競爭。隨著政策驅動、技術進步以及成本下降,市場準入門檻逐漸降低,新進入者增多,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同時,隨著電力市場改革深化,儲能參與電力交易的規則也在不斷演變,對企業市場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總體而言,儲能市場競爭呈現出高度動態性和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