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體現一座城市人文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播知識、文明和創新的窗口。上海在建設“人文之城”中,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成為一顆顆璀璨明珠。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博物館數量已達165座,無論在數量還是門類上,都居全國領先地位,成為一道獨具魅力的文化風景線。
“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在市文旅局相關部門和博物館協會的支持指導下,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客觀大數據為基礎,綜合上海165座博物館過去一年的“無意識沉淀”數據,通過自動化全網采集、數據庫調用、指標權重確立、云計算等方法,形成“2024上海市博物館社會影響力指數”,包含總榜和多個分類及特色榜單。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告訴記者,本次指數在行業主管部門、專家對博物館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從社會角度評價的維度,為全國首創。今年已是連續第五年發布。指數評估體系共由兩級指標構成,其中一級指標為知名度、傳播度、參與度、融合度、服務度和轉化度,六大指標下共設31個二級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指數除了有前四年相同的內容外,還增加了體現博物館影響力與所在區域正相關的指標,即:博物館對所在區域軟實力提升的影響。根據本市16個區、106個鎮、107個街道轄區內博物館自身影響力指數排名,從一個側面來反映所在區、鎮、街道的文化軟實力。
以下為指數的基本內容
一、綜合影響力TOP30
從綜合排名看,上海博物館和上海科技館繼續保持明顯的領先地位,代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排名前十的博物館在知名度、傳播度、融合度等單項得分都名列前茅,是本市165座博物館中的佼佼者。
從博物館等級看,大型一級博物館仍居頭部地位。前三十中有8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第1位)、上海科技館(第2位)、中共一大紀念館(第5位)、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第6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第11位)、上海魯迅紀念館(第15位)、嘉定博物館(第18位)、上海大學博物館(第24位)等。
從博物館類型看,行業類博物館占據榜單半壁江山。它們是各行業發展中的歷史記錄簿,上海科技館(第2位)、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第3位)、上海玻璃博物館(第4位)、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第6位)、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第7位)等行業主題類博物館保持了自身品牌特色,以垂直個性化的文化內容吸引眾多愛好者,彰顯出上海這座城市厚重的產業底蘊。
其中,TOP10的博物館有以下特點:
1)上海博物館連續四年蟬聯冠軍。該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而享譽國內外,館藏文物逾102萬件,藏品體系種類齊全、系統完整,被譽為“包羅中國古代藝術萬象”的頂級藝術博物館。在知名度、傳播度、服務度方面,都獲得了最高分。
2)上海科技館各項數據均表現優異。該館是一處集互動性、趣味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科技體驗館,備受游客和學生喜愛。雖已于2023年3月31日起閉館,但憑借強大的資源配置、豐富的線上主題展覽、強勢的分館加持,上海科技館實現多渠道全方面覆蓋傳播,百度指數1117、微信指數1257萬、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795萬……
3)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相較上年上升2名。主要體現在知名度方面,微信指數實現了從427萬到893萬的提升,百度指數也從0到1143,海外發文數量更是躍升至6000余條。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自2016年起,每年都會開展公眾科普活動,從最初的只有200多人參加,發展至如今的百萬人次在線互動。
4)上海玻璃博物館是排名最高的非財政扶持類博物館。該博物館具有“國際化、互動性、體驗型、高水準、藝術性”的特色。館內展現了玻璃的歷史、起源、工業遺跡和玻璃藝術制品等內容,還有創意展覽、玻璃表演、教育課堂以及兒童探險等活動,給大眾分享了玻璃的無限可能,并營造了一種“博物館+咖啡+商店”的生活方式。2023年,上海玻璃博物館還啟動了開創性元宇宙項目,帶給游客難以忘懷的文化與科技交融體驗。
5)中共一大紀念館是最具影響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黨的誕生地紀念館,中共一大紀念館連續多年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著名的紅色地標,也是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的重點報道對象。自2021年新館開放以來,參觀者已留下超過35萬張留言簽。
6)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體驗“乘風破浪”旅程。該博物館中央展廳有一艘長達30.6米的仿明代福船常年展出。館內分設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以及海洋、航海體育與休閑兩個專題展區,并建有天象館、4D影院、兒童活動中心等,讓人深度了解關于航海的諸多細節。
7)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排名攀升3位。它是國際展覽局唯一官方博物館和文獻研究中心,致力于全球世博文化與創新的展示、推介、教育、培訓和文獻研究,并為世博文化交流平臺。在知名度和傳播度方面,它2023年數據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微信指數由去年的72.5萬升至136.3萬,微信公眾號閱讀量也有較大漲幅。
8)上海電影博物館再現百年電影的魅力時光。上海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創造過輝煌成就,而該博物館是目前國內文史資料最多、信息量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電影史主題展陳之一,館內的大量藏品留下了中國電影流金歲月的珍貴記憶。
9)上海汽車博物館堪稱男生的“天堂”。汽車工業是上海重要的產業名片之一。上海汽車博物館位于嘉定區的汽車博覽公園內,總展示面積約1萬平方米,尤其藏有代表性的20余種品牌的經典古董車,吸引各地汽車愛好者慕名而來。
10)上海天文館重回指數前十名。該天文館是目前全球建筑規模最大的天文館,館內300余件展品。館內擁有“家園”“宇宙”“征程”三大主題展區及“中華問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區,還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聞會客廳、望舒天文臺、羲和太陽塔與星空探索營,全景展現宇宙浩瀚圖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幫助觀眾塑造完整的宇宙觀。得益于知名度和傳播度的提升,上海天文館上升2個名次,時隔一年再次進入指數前十名。
上海天文館。賴鑫琳 攝
二、革命紀念類博物館TOP10
作為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上海的革命紀念類博物館也一直保持著相當的觀眾規模,以中共一大紀念館為代表的4座革命紀念類博物館進入前二十。
三、行業類博物館TOP10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上海行業類博物館林立,極大豐富了博物館的品種和類型,也為上海保存了不同產業、行業和企業特有的發展足跡。總榜排名前十中有8座是行業類博物館,顯示上海行業類博物館實力非凡。
四、歷史文化類博物館TOP10
本市歷史文化類博物館數量眾多、包羅萬象,既有綜合類如上海博物館,也有歷史事件類如世博會博物館、猶太難民紀念館,還有考古遺址類如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等,在排名上也表現出不同的影響力。
五、高校博物館TOP10
高校博物館雖然在體量、數量上略有遜色,但在博物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和潛力,與其他博物館形成了錯位發展。目前,高校博物館之間差異正進一步縮小。上海大學博物館相較去年上升21位,其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微信熱度、微博話題有大幅度上升。
六、區級綜合性博物館排行榜
區級博物館較去年整體有一定提升,但各區之間差距仍較大。嘉定博物館是唯一進入總榜前二十的區級博物館,在全網共獲得2萬以上的評論,以及4.9分的正面評價,#嘉定博物館#的話題在微博上也累積了11萬多的閱讀量與曝光。閔行區博物館在去年3月的《漢·無極——長沙馬王堆文物精品展》,12月的《“相遇海昏侯”——西漢劉賀墓精品文物展》,這兩次活動使其微信指數升至30萬余,同時,吸引了近百次的主流媒體報道量,高質量活動和展覽對于博物館品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七、熱搜榜TOP10
熱搜榜是通過對博物館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以及搜索引擎端的搜索數據加權計算而來,可以反映每一家博物館的搜索熱度。上海天文館作為近幾年滬上新開的博物館,從開館至今一直是游客打卡游玩的熱門地,話題和討論度等各項數據表現優異,社交媒體平臺上“上海天文館搶票攻略”等文章層出不窮。
八、Z指數榜TOP10
Z指數榜主要體現在抖音、嗶哩嗶哩和小紅書這3款受眾較為年輕化平臺上的傳播與互動程度,反映博物館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上海博物館能奪得Z指數榜榜首,得益于其在小紅書平臺數據的一騎絕塵。該館自2022年12月開始運營小紅書賬號,吸引了7.7萬粉絲關注,累計發布226條文章,同時保持和用戶之間良好的互動,實現口碑傳播。
觀眾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看馬克思《論波蘭問題》筆記手稿。孟雨涵 攝
九、較上年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館
縱觀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館(含并列名次),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1)積極利用新媒體傳播。如上海市外灘歷史紀念館上升趨勢明顯,原因在于其2023年新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并持續運營,知名度方面分數大漲。
2)新館拓建或升級自帶話題流量。前身是南匯博物館的浦東歷史博物館于2023年1月18日開館,獲得媒體廣泛報道,各項指標數據提升明顯。
3)獲得榮譽也有助于影響力提升。2023年,上海體育學院中國武術博物館入選首批國家體育科普基地名單、華東師范大學博物館獲評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都獲得了大量的媒體宣發報道,影響力進一步加大。
4)經常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如國際乒聯博物館(中國乒乓球博物館)經常舉辦乒乓球活動,重視自媒體討論,傳播度顯著提升。
同時,分析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館,發現它們的數據比之前并無顯著下降。而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其他博物館的絕對數據普遍有所上升。因此,部分缺少媒體報道或微信微博聲量較小的博物館,就會越來越失去優勢,最終被其他博物館趕超。
十、區域博物館影響力指數
博物館對提升區域人文品質、擴大社會知名度、優化投資環境和帶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均有正相關和帶動效應。本次博物館指數對此現象做了指數反映,是一種嘗試和探索,即把165座博物館自身社會影響力指數的排名,與所在的區、鎮和街道聯系起來,從一個側面反映所在區域的城市功能、文化密度、綜合實力和區域美譽度。將所在區、鎮和街道博物館數量+這些博物館的得分,再進行加權平均,形成所在區域博物館影響力指數。
1)區域博物館社會影響力TOP10
2)鎮域博物館社會影響力TOP20
在106個鎮中,寶山區大場鎮內擁有4座博物館,已建成的上海巧克力博物館也進入試運營;安亭鎮內擁有3座博物館,南匯新城鎮內擁有3座博物館,按照數量和得分加權,形成前三名。其他列前10名的鎮也身手不凡,如淞南鎮不僅有知名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全國首家設計師個人博物館——楊明潔設計博物館也在報備之中。
3)街道轄區內博物館社會影響力TOP20
在107個街道中,徐匯區徐家匯街道內有8座博物館,南京東路街道有4座博物館,陸家嘴街道有6座博物館,按照數量和得分加權,分列前三名。相比T0P20的鎮,T0P20的街道博物館密度以及得分均要高出不少,平均每個街道3.5座。
夏雨表示,上海在2035總體規劃中提出,要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創新之城、生態之城、人文之城,而博物館正是人文之城的精華所在。
從數量上看,中國目前共有6000多座博物館,而美國就有35000多座博物館。所以從發展趨勢看,上海擁有500座博物館恐怕不是夢想,也不是一個最終數。從質量上看,上海需要有若干與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相匹配的頂級博物館。從特色上看,上海很難有故宮博物院那樣能集中體現中國文化的博物館,但可以有一大批與上海這座城市特定歷史、調性和個性相符的博物館。
他介紹,本次指數之所以專門增加了體現博物館影響力與所在區域正相關的指標,是因為博物館對所在區域聚集人氣、提升營商環境等軟實力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也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相關區域、街鎮可以提升引進、服務博物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