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激光雷達,即將迎來一個歷史性的節點——商業正循環,盈利就在眼前。
幾乎是同一時間,速騰與禾賽兩家頭部激光雷達玩家,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
不同的是,速騰向上,交付、營收、毛利……同比向上;禾賽向下,在出貨量向上增加近7成的前提下,營收同比減少16.5%,毛利率同比減少1個百分點。
因為各自一開始選擇的戰略不同,二者的光景并不一致,但對于未來盈利的預期相當一致。
具體來講,禾賽目標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速騰預期要在明年實現收支平衡。
目標兌現之日距離現在都不算很長,不管能否如期實現,至少當下他們對于自身發展都很自信。
從兩家企業的財報信息,我們也可以看出:ADAS激光雷達頭部玩家已經在技術和規模化的準備之下,探索出一條可執行的商業化之路。
我們將看到,長期被質疑的ADAS激光雷達,要在不久之后進行最終自證了。
01
禾賽&速騰,第一季度過得如何?
從兩家發布的財報數據來看,基本面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激光雷達尤其是ADAS激光雷達的出貨量,雙方都保持了高水平的周期性增長。

速騰聚創第一季度交付情況
其中以速騰尤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速騰累計出貨量達到12萬顆,同比增長超過457%,環比上個季度減少17.3%。
ADAS激光雷達產品出貨量占到總出貨量的絕大多數,達到為11.62萬顆,同比增長542.0%,環比去年第四季度減少21.22%。
禾賽雖然沒有速騰那么夸張的增速,但依舊有所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禾賽激光雷達產品出貨量5.9萬顆較去年同期增加69.7%,環比去年第四季度減少32.6%。

禾賽第一季度銷量情況
其中同比增長的主要支撐來自車載的ADAS激光雷達,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86.1%,出貨量來到了5.25萬顆,不過相較上個季度的8.04萬顆環比減少34.8%。
二者雙雙環比出現下降情有可原,向下追溯,年初汽車市場傳統淡季的寒風會吹到供應商這里,如果拋開這種周期性波動的因素,禾賽和速騰在出貨量增長都非常可觀。
但二者的相同點也僅限于此,同樣是激光雷達銷量大漲,速騰與禾賽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趨勢。
具體來看,在出貨量增加的同時,速騰的營收、毛利等均同比有所上升。

速騰聚創部分財務情況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速騰聚創營收規模來到3.6億元,同比增長149.1%,其中主要營收來源還是來自于產品銷售,為3.451億元,該業務板塊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達到95.6%。
得益于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產量規模的持續增長,速騰聚創毛利同樣有所改善,實現毛利為4450萬元,2023年同期毛損為590萬元,毛利率從2023年同期的4.1%毛損率大幅提升至本季度12.3%的毛利率。
其中,用于ADAS應用的產品毛利為3250萬元,2023年同期毛損為4190萬元,該產品類別的毛利率從2023年同期的毛損率58.5%,顯著提高至本季度的毛利率10.6%。
在此情況下,速騰的虧損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凈虧損由去年同期的3.43億元減少至1.3億元。
鏡頭拉到禾賽這邊,則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禾賽第一季度財務亮點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禾賽營收規模為3.5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3億元同比減少16.5%,環比去年第四季度的5.61億元下降36%。
營收的降低,禾賽解釋為Robotaxi需求放緩,導致自動駕駛激光雷達(這里可以理解為機械式激光雷達)業務收入減少,ADAS激光雷達的收入上升填補了一部分營收,但總體營收規模下降。
營業成本與營收維持同步下降的趨勢,今年第一季度禾賽營業成本2.6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7%,環比去年第四季度減少6.7%。
綜合對比之下,禾賽科技第一季度的毛利率變化不算大,維持在38.8%的水平,較去年同期增加1個百分點,不過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的41.2%還是有所下降。
營收規模收縮,禾賽在各項支出上也略顯保守,比如研發費用由去年同期的2.1億元減少到1.94億元,同比下降6.8%。
虧損方面,禾賽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是不多。今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1.0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00萬元,環比下降10%。
對于下個季度的預期,禾賽在財報中表示,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營收將來到4.4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0%-4.5%。
底氣略顯不足,不過從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這樣的謙遜也在合理范圍內,畢竟相比速騰聚創第一季度整體向上的大好局面,禾賽還是略遜一籌。
02
不一樣的光景,一樣的根源
都是產品出貨量增加,為什么傳遞到賬面上就變成不同的結局?
這個謎題的答案就在謎面上,根本的原因,也正是由于產品大規模增長,尤其是ADAS產品業務快速擴大所致。但相同的根源不同的結局,根源在于兩家頭部激光雷達公司一開始所站的位置不同。
拿速騰來說,自2015年開始由靜態測繪進入激光雷達行業,之后到2017年all in 車載激光雷達,所以今天我們能看到,車載(ADAS)激光雷達已經占據其營收和出貨量的絕對主力。

速騰聚創ADAS業務毛利率變化趨勢
這里帶來的問題是,過了2020-2021年ADAS激光雷達作為少量實驗性質上車保持高毛利率的時間之后,車企開始對進入商品階段的ADAS激光雷達提出性價比的要求。
這種要求在近幾年隨著行業越來越卷的情況下更甚,所以速騰在all in 車載激光雷達的情況下,進入到2022年之后該細分業務的毛利率一直處于低位運行。
同時伴隨著出貨量的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部分技術革新(比如芯片化、集成化)使得激光雷達成本降低,這種低位運行的毛利率開始顯著上升。

禾賽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
禾賽則是在蹺蹺板的另一端,一開始抓住高階自動駕駛的風口,以高溢價的機械式激光雷達為主要業務,所以在其ADAS業務還未大規模上量的2023年之前,禾賽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甚至70%左右的水平。
不過,隨著自動駕駛市場逐漸轉冷,以及禾賽ADAS業務比重逐漸上升,過去高位運行的毛利率開始出現顯著的下行。
同時因為Robotaxi需求放緩而空出來的營收,出貨量大但單價較低的ADAS激光雷達并未做到完全補位。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同樣是銷量增長,禾賽營收反而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說到底,不管是禾賽還是速騰,隨著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占業務比重的上升,二者的營收結構、毛利水平以及利潤情況,最終將會趨于一個共同的模式。
到時候我們也將看到,ADAS激光雷達這類備受爭議的傳感器,及其背后的供應商,自證商業正循環的那一天。
03
禾賽&速騰,自證時刻來臨
ADAS激光雷達要自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這門生意可以做,至少要在幾個問題上給出肯定回答:
其一,技術層面,激光雷達可以為純視覺做感知的補充,而且是必要補充;
其二,市場層面,激光雷達可以通過技術革新大幅降低成本,讓可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價格不斷下探,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滲透率;
其三,商業層面,在前兩個問題實現的前提下,車載激光雷達公司實現商業上的正循環,更直白一點就是能賺到錢。
如今我們在兩家頭部公司的財報里,以及市場趨勢上,看到這個時刻已經到了我們面前。
市場趨勢方面,純視覺同名詞特斯拉的FSD入華在即,此前關于純視覺還是融合感知的爭議,更多主要停留在隔空喊話的階段,而隨著FSD進入國內市場,同一個時空下用事實說話無疑是最直接的。
而在激光雷達成本的問題上,近期包括禾賽、速騰給出了近乎相同的解:通過芯片化高集成的千元級低價格小型化產品,作為下探市場的主力,主要面向15萬元乃至更低的車型市場。

禾賽ATX
這樣的產品是禾賽的ATX,速騰的MX,說不定后續還有別的什么X……已發布的兩款產品都將會在明年一季度量產。兩家公司都將此類產品視作未來業務爆發的主要動力。
除了產品,激光雷達行業也在對激光雷達本身的定位探討更有利的口徑,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禾賽CEO李一帆的安全件概念,即在智能駕駛中,激光雷達應該是一個安全件,而非功能件。
二者的區別在于,功能件可以不要,無非是體驗上的損失,安全件就像安全氣囊或者安全帶,必不可少。
必不可少帶來的市場潛力,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最后,商業層面,在技術、市場都有了前提的情況下,借著此次財報發布,兩家公司都對未來盈利預期給出明確指引:
李一帆在財報會中給出了第四季度實現盈利,今年全年交付量達到50萬顆的目標。至于更長期的,李一帆表示,預計2025年出貨量會達到100萬顆。
速騰方面,則是將收支平衡的時間定在2025年。
時間都不算太遠,被質疑已久的ADAS激光雷達,或許將迎來其最重要的正名時刻,我們或許將有幸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