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京東集團旗下京東科技集團(下稱“京東科技”)舉辦2024農業科技大會,在會上發布了扶持農業發展的“京稷計劃”。京東科技稱,將以可負擔的數字化成本深耕農業,在三年內打造100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服務1000家農業企業和1000萬名農戶。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農業科技部負責人區力說,農業行業因為生產周期長、生產過程復雜等特點,工業技術難以大幅提升行業的生產效率。不僅如此,農業行業還很難維持穩定的供應鏈,投資回報率也遠低于其他行業,市場化資本要素的供給長期不足。
區力稱,數字化是解決農業生產流通和資源配置問題的關鍵手段,也能有效解決公平性問題。但是數字化需要成本,技術投入帶來的成本上升,讓本就非常敏感的農業行業更加舉步維艱。因此,盡管市場的潛力巨大、需求旺盛,很多科技企業在面對農業的高投入、低回報時,還是非常謹慎。
京東科技稱,做農業數字化的目標并不是尋找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而是找到技術投入和使用效能之間的平衡點。只有當技術成本降低到農業從業者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農業數字化才能夠真正生根落地。
區力稱,為了讓農業數字化的成本變得可承擔,京東農業科技主要在五個方面努力。首先,用自研AI算法降低成本。以牛場監管為例,京東農業科技利用AI算法,僅需少量攝像頭便能實現對大量生物的高效監管,顯著減少了硬件的采購和安裝成本。相比傳統依賴大量硬件的方式,該模式成本降低了70%。
其次,不斷尋找成本與效果的平衡點,防止過度投入增加成本。比如在生豬監管領域,傳統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單個魚眼攝像頭來盤點單個欄位的生豬,雖然盤點準確率能達到95%左右,但數字化成本會占生物資產價值的3%或更高。京東農業科技研發新型解決方案,使用單個魚眼攝像頭可同時盤點四個欄位的生豬,數字化成本占生物資產價值的比例大幅降低,且盤點準確率仍能保持在90%左右。
最后,京東農業科技還在建設通用性平臺降低成本、使用融合性底座降低成本,以及構建共贏、協作的合作生態三個方面努力。